2019年1月28日,芮欧百货5楼,SeeSaw Coffee,与Liz碰面。
此次碰面,有两个目的:留学的考试是什么样的,留学对我是否有用。
关于第一个问题,其实问题不大。难度较大的是GMAT,主要考察个人的思维能力,类似于考公务员中的行政能力测试。而托福与雅思也有一定难度,另外就是要准备GPA,即大学本科的成绩。最后,就是要准备申请文书。还有一个可能的环节,就是面试。一般不会进行面试,当考官犹豫是否录用的时候,才会采取面试。
在学校选择方面,Liz推荐去美国,而不是香港。美国具有更好的人脉,更好的教育,更好的学习交流环境,当然,也包括更多的选择。相比较而言,香港的选择会比较少,好的学校才4所,而且竞争激烈,考入的难度系数很高。再加上,香港虽然属于中国,但文化不够开放,对大陆或多或少有些歧视,生活环境也不是很好。
而对于家庭而言,留学可以选择让家人陪读,关键是家人要在美国找到工作。而小孩教育也比较好解决,可以在当地报读即可。
总的来说,留学选择美国,会优于香港;而进入美国读硕士,也并不是很难,更多的是看你选择什么学校。好的学校自然很难,普通学校自然很简单。所以,留学也并没有我想象中那么难。
核心的问题是,我是否有需要留学?
Liz了解了我的基本情况,对我要选择留学感到非常诧异。一般来说,留学的人群一般是本科毕业的,他们尚未参加工作。他们留学的目的是渴望有更好的职业起步,进入更好的公司,获取更高的薪资。而我已经工作七八年,并且收入很高。我放弃现在的事业,反而退而求其次去留学,让Liz有种舍本求末的看法。我解释道,我渴望通过留学,让自己在金融方面有更好的知识基础,更好的人脉基础,以便能进入好的大公司,去实现我的金融梦想。于是,我们在留学对金融知识积累和人脉这两方面,进行了一些探讨。
关于留学是否能学到金融知识,Liz认为,商学院所教授的内容,其实都是相对基础和简单的,一般是将教科书上的内容,用一种比较新颖的思维,讲解给学生听。而学生基本没有毕业不了的。从她的口中我知道,即便是硕士,即便是知名教授,也不可能让你对某些领域的某些问题,有特别多的了解。教学更多的是教通识类的知识,这些知识是无法用到我们具体的金融操作上来的。如果说有用,那可能是增加你的一些思维而已。不管是金融,还是商业管理,我们最终还是要回到具体的环境中,采用不同的方法来解决这类问题。从这个角度来说,留学似乎用处不大。
那人脉呢?在美国留学期间,Liz去到的是商学院。而商学院是很喜欢搞各种活动的,让学生能进行各种讨论交流。在班上,有三分之一到一半的学生是中国留学生,而这些学生中,大部分是家境非常好,或以后进入中国各大金融公司的。也就是说,学生的质量还是比较客观的。当我问到,那你回国后,有没有用到这些人脉资源呢?Liz说几乎没有,反倒是她会偶尔去帮助一下别人。但她也提到,这可能是因为她所从事的行业,与其他人太不一样,导致工作交集不多。其他人应该联系还是较多的。从这个角度来说,留学的确能获得一些人脉,但是否能用上,还是看个人。应该来说,用上的并不多。
那金融领域的人才都是如何培养出来的呢?按Liz的说法,其实书上学到的,终究用处不大,更多的是给你一些思维而已。真要在金融领域有所成就,还是需要进行各种实操,在金融环境中不停打磨。Liz推荐我看一部电影《Billions》,这里面就很真实的反映了金融领域的角逐,应该能对我产生比较大的帮助。
最后,Liz建议我最好找金融方面的牛人进行咨询,也许能得到的帮助会更大。毕竟,她只是对留学比较熟悉,而我已经涉及到职业规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