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标题文章

举个自己的例子,在我平时与人打交道的时候,要是我的价值观是考虑别人感受第一,那我按照这样做,人家是不是就会觉得,嗯这是个好人,跟他相处真舒心。要是我的价值观是考虑我自己的利益,那么我对别人好其实就是刻意的,这样别人也会察觉得出来,并觉得别扭。

但是,实际的情况,把别人的感受放在第一位,别人也不见得就舒心,把自己放在第一位,别人也不见得别扭。

读了万老师的课,茅塞顿开,“考虑别人的感受第一”和“考虑自己的利益”,都不是价值观!这些其实是理性计算,由冷认知负责,属于效用主义。只不过有的效用是针对“有利于国家和社会”,我说的这两种情况是“有利于他人”和“有利于自己”。具体做事的时候,每个动作都要先计算一番是否符合这个“有利于”,完全是理性主导,不可能自然无为。

“价值观”是融入到热认知的自动倾向,虽然未必是天生的倾向。所谓找到比自己更大的东西,是说我们活在一个故事,一个自我叙事之中。比如很多人有了孩子那一刻,价值观就发生了巨变,给自己讲的故事是我现在是个母亲/父亲了,我要不惜一切代价保护孩子 —— 这就找到了比自己更大的东西。她跟孩子对视的时候,真情流露,有时候就感觉不到时间的流逝,瞬间进入了无为的状态。

一个人怎么会对身边所有人实行“考虑别人的感受第一”的政策,除非他认为自己是上帝,视身边所有人为孩子。有些特别不愿意伤害别人感情的人,很可能是出于胆小怕事的算计,那么就也是刻意为之,不是无为,别人也不会觉得跟她相处很舒心。

那么什么人才能做到每个人跟她相处都很舒心呢?当然是进入了无为状态。就好像前面说的那个对她自己的孩子真情流露的母亲,也许我跟她非亲非故,但我站在旁边看着,也感到特别舒心。

这就是“德”的意义。一个无为的人根本没必要考虑别人的感受,别人自动就乐意亲近他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一.在作决定的时候,你必须意识到自己此刻需要意志力。否则,大脑总会默认选择最简单的。 心理学家知道,大部分人作决定...
    五戒阅读 1,072评论 0 1
  • 一个人没有即使回馈的时候,容易失去自信,尤其是销售行业,还经常去抱怨,极端情况甚至怀疑自己是否真的是个一个行业。 ...
    a6e7f71534ec阅读 1,569评论 0 0
  • “请给我一杯威士忌,小奎。今夜,我想和你讲讲情话”。 当我走过长长的街道,回到父亲的棚屋,小奎,你情绪失控,冲我大...
    尹竹攸阅读 797评论 0 1
  • 画面从一片黑暗开始,浮现日月昏晨四个白色黑体字。画面开始极速切换,星移斗转,日升月落,车流,人流,钢筋丛林。 镜头...
    意象工厂阅读 3,123评论 0 2
  • 你让我哭,让我忍受这孤独,也只不过是想让我爱你如初。 可是我早已忘记最初的幸福,不想在深夜里无助,忍受这内心的抽搐...
    回忆成茧阅读 620评论 8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