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节介绍了要像柳比歇夫一样对时间建立感觉,以及记录时间清单之后,学会像柳比歇夫一样统计有效工作的时间长度,挖掘工作中大量的时间碎片。
今天来讲第五节。
五、如何用时间框架来安排时间
柳比歇夫把一生的时间当一个整体的框架来利用和规划,而不仅仅是计划明天,下周,一年的工作。
◆ 做时间框架,秋叶推荐手记,而不是交给软件。
因为:设定软件之后,自己会放心交给软件来提醒自己。而不是时刻记在心里,一有空就会想起来做了。
(用《自控力》中的观点说是交给软件之后,将这些计划中未来的自己和现在的自己分隔开了,缺少关联度,完成度肯定高不到哪儿去。而且有些东西,只有手写下来,才能把它记在心里。)
永远不要想着走捷径,因为不走捷径,就是捷径。
◆ 作者的经验
时间清单只做一天是不够的,无法响应变化。
⑴秋叶还要仿照教学日历,用word做一个周时间表。
特点:
第一、暗含他的工作节奏。作为一名大学老师,时间周期都是按周的;
第二、这些内容是逐步填满的。必须完成的工作→随时插入临时事项;
第三、把一天的时间看作6个单元,这样就很容易想起有哪个时间段可以利用。
(我做年计划的具体步骤居然跟秋叶不谋而合了。我是根据休息时间把工作时间分为3个时间段,再加上早起之后和下班到22点的2个时间段。在这5个时间段里,必须完成看书,自己的感悟,听+读赖世雄音标,练字。其他时间就随意安排了。)
⑵之后应为工作内容的变动,从2011年开始,秋叶开始以年为维度设置时间框架图。
为自己设置未来5年的工作安排,知道最终目标在哪儿,然后一年年地去接近 。
优点;
①有了整体框架,就会清楚最后的目标不一定是依赖某天某日的努力,反而可以更从容地安排工作和生活;
②有了时间框架,做有效的工作接近目标的能力是变强了,而不是变弱了。如果发现哪一个月工作任务太重,他会拒绝新的任务;
③有了时间框架,你还能更合理地解决工作和生活的冲突。
(在完成周时间表的基础上,才能去安排5年计划。目前周时间表我仍然不能很好的执行,所以我还是做不了5年计划的。)
★ 总结一下:手写时间框架,从周时间表到5年计划,再到规划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