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阿勒泰》的几个看点
近段时间007战友群里关于根据作家李娟的散文集改编的电视剧《我的阿勒泰》的观后感很多,引起了我的兴趣。借周末空闲,追了个剧。
轻松的故事情节,唯美的草原风光,和谐的民族关系,随着剧情娓娓道来。与其他电视剧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不同,看《我的阿勒泰》,就像在静静的闭目欣赏轻音乐,舒缓、轻松。其中的几个看点,令我印象深刻。
一、有用和无用之用的真情阐释
剧中李文秀和母亲张凤侠有一段对话。李文秀要账不成,自责自己无用时,张凤侠说了这样一段话:“什么叫有用,把你生下来就是为了让你服务别人的?你看这草原上的树啊草啊,有人吃有人用就是有用。要是没人吃没人用,它待在这个草原上自由自在的,也挺好的嘛。”
但是看到这里,我很是感慨,是啊,作为普通人,我们都应该这样想,才能活得开心快乐。有感于此,当时我就发了一个朋友圈,与朋友们分享。
过后,我突然想起《庄子·逍遥游》里记载的惠子和庄子关于“有用”和“无用”的辩论。
惠子谓庄子曰:“吾有大树,人谓之樗。其大本拥肿而不中绳墨,其小枝卷曲而不中规矩。立之涂,匠者不顾。今子之言,大而无用,众所同去也。”庄子曰:“子独不见狸狌乎?卑身而伏,以候敖者;东西跳梁,不避高下;中于机辟,死于罔罟。今夫斄牛,其大若垂天之云。此能为大矣,而不能执鼠。今子有大树,患其无用,何不树之于无何有之乡,广莫之野,彷徨乎无为其侧,逍遥乎寝卧其下。不夭斤斧,物无害者,无所可用,安所困苦哉!”
在庄子眼里,臭椿树正因为不成材,才能无人砍伐而长期生长,才能供人乘凉,正因其“无所可用”,反倒成就其“无用之用”,同时也使自己得以保全。我们外出旅游,常会看到参天古树,树枝上系满了红色的祈福带,被奉为神树,甚至阴差阳错被某帝王封为“树王”。他们却大多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其大本拥肿而不中绳墨,其小枝卷曲而不中规矩。”“有用之用”和“无用之用”,孰高孰低,立见高下。
一个没什么文化的妇女,却明白一个深奥的道理,一个关于有用之用和无用之用的哲学道理。她把悟到的这个道理告诉孩子,隐含的是满满的母爱:不求大富大贵,但求平安健康。
二、两种价值观的搞笑碰撞
这部电视剧让更多人了解了哈萨克这个民族。在他们的价值观里,金钱不是最重要的,比金钱更为重要的是人与人之间的情谊。
自家放养的牛羊马驼被视为专为家人、朋友和客人享用的食物,严禁作为商品出售,这就是他们的价值观。
于是,剧中就出现了令人啼笑皆非的画面。
张凤侠在街上遇到老房东,主动提出和他算房租,却遭到拒绝。在老房东的思想里,房子空着也是空着,就算别人给看房子了,免费住不要钱。
如果这个画面只能说明思想观念不同,下面的这个真的让人忍俊不禁。
张凤侠为了能每天喝到鲜羊奶,决定去买一只羊。她在一个牧民家看好了一只肥羊,就和牧民讨价还价,从早上谈到晚上也没有谈好,牧民就让她在家里住一晚上再走。戏剧性的一幕出现了,谈了一天也不让步的牧民,竟然把死活不肯降价的那只肥羊宰了招待张凤侠,看着烤熟了的肥羊,把个张凤侠惊得着实是目瞪口呆。
三、人有时候真的不需要过多的外部约束
剧中李文秀在苏力坦为大儿子木拉提办周年的当天去找苏力坦要账,让我着实为她捏了一把汗。心里想,这个李文秀确实年轻,要账也不分个时间?可现实情况并不像我担心的那样,在场的人并没有指责李文秀要账要的不是时候,反倒指责木拉提的遗孀托肯竟将欠了这么多钱的事情隐瞒了一年多,苏力坦虽然十分生气,却也没有拔刀相向,而是将骆驼暂时抵给张凤侠。
这件事使李文秀对她所生活的地方和生活在这个地方的人有了重新的认识。在这深山里的社会,看似远离现代的文明秩序,实则有着自己的心灵约束,那种人与人与自然之间本能的相互需求,所进行的制约是有限的,却也是足够的。
心灵的约束,往往最为基本,也最为管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