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这个盆底破了个洞,扔了算了。”
“可不舍得扔,这个铝盆跟了我十来年了,去集市上买点铝胶带补补,不耽误用。”婆婆一脸严肃的对我说。
“都像你这么会过,经济还怎么发展呀!”我不服气的还嘴。
刚结婚的那两年,有时候的确是看不惯婆婆这种扣扣索索、小里小气的生活习惯,有时还感觉挺丢人。孩子的裤子磨破了不让扔,她会细心的挑选同色系的布头缝个补丁;我择过得菜叶,她总会再挑出来两片放回到盆里;有时候会突然发现我准备扔掉的衣服变成了罩袖、坐垫或布袋。
生活富裕了,琳琅满目的商品应有尽有,只要有钱什么样的东西买不到!还需要这样节省的过日子吗?
前两天看到一篇文章颇有触动,文中说,我们现在“需要”的少了,“想要”的太多了。有了一栋房子,还想要第二栋;有了一部车,总想换更好的。现代社会由于物质文明过度蓬勃、结构变化太快,造成人类价值观念混淆,以致于不清楚什么是真正的需要,什么是贪求的想要,什么是实至名归的能要,什么是责任所在的应该要。因为无法厘清这四要:“需要”、“想要”、“该要”、“能要”的分际,所以大部份人都是跟着社会风气潮流而人云亦云,只要别人有的,我也要有。
是呀,想想自己也是,衣服一堆,饰品也很多,看到好看的还总想买,但真正心爱经常穿的、用的总是那几件,回过头来发现很多并不是自己所需要的,可能只是一种情绪上冲动和满足抑或者是虚荣买下它。放的时间久了就只能扔掉或者送人,实在浪费。
有次在书法培训班上,一位来自洛阳市书法协会的老教授讲课时说,他练字用的毛边纸都是正面练完,反过来在练,然后放在一堆等积攒多了一起卖掉。他教育我们说,现在虽然生活好了但也应知物尽其用,珍惜资源。
上了年纪的人一般都有恋物情结,恋的是物品中的一份珍重而独特的记忆。随着时间的推移,看到的、经历的、承担的多了,对事物的看法和态度也慢慢的改变,我渐渐地开始理解婆婆这种物尽其用的生活态度,反而觉得一些用久了的物件经得起时间和美的考验而更耐看,用时也更顺手。
当然这里提倡的不是吝啬,一位爱好小提琴的大学生可能会用他所有的积蓄去买一架高档的小提琴,用心去爱护它,却不会频繁更换手机或追潮跟风去抢购“牛B鞋”和“苹果N” ……,被一波又一波的欲望侵蚀,成为了生活的奴隶。
今天我们迎来了一个更加注重精细品质的时代, 应该搞清楚什么是真正的需要,珍惜所拥有的,做到物尽其用,做生活的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