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因为翻看了自己的朋友圈,开始思绪纷飞了。这一年来最多的就是记录和孩子们相处的点滴时光,偶有工作的宣传需要和对生活的零星感悟。还有就是在埋怨自己总是会有身体抱恙的各种情况,却又总在“头痛医头,脚痛医脚”中断断续续地拖延抵抗治疗。
暮春初夏时节,感到不适去医院检查了一番,开始时一位和蔼可亲的医生很柔和平淡的说“疑似癌变”,后来部分检查结果出来后说可能是“癌变前兆”,最后做了全面检查和筛查,悄悄换了一个资深的但看着有点凶的专家医生,说幸好发现的早,还年轻,不用担心,给开了半年的药,用完再去复查,还特意嘱咐要加强锻炼身体,适当减肥,增强抵抗力。当时真的有种“幸得命复”的感激,其余的事项早都忘却到九霄云外。可还是记住了有人说即使“砸锅卖铁”都要好好治疗的豪言壮志,到后来也只是说说而已的淡薄。我还是有点失落的,倒也没有特别伤心,可能是早已在过往种种中炼化了任性和固执,练就了清醒和冷静,直面于斯才能做到理性从容的放下诸多感想。从另一种意义上说,又何尝不算是顿悟后的回筹转策呢?
就这样时间悄悄流逝在了炙热而平静的夏、淡泊却从容的秋,转眼已是初雪飘过的冬。日复一日,无一日重复。
时至今日还是没有去复查,一直吃着药,身体还是偶尔会这疼哪疼;报了减肥治疗又买了跑步机,体重还是在减了几斤反弹几斤中反复;工作也是按部就班又在不断思索中收获着变化。每天都好像在努力在当一个好妈妈,一个认真工作的好员工,一个偶尔会怀念他乡亲朋的好人。至于自己,得空放松躺平在沙发看看小说、追个剧就算是在感知自我,抚慰心灵了。当然有时候也还是会出现不同的“我”在不同的场景随意横跳的现象,到也能在可控中及时复位。这听着可能有些可怕了,其实,想表达的是在遇到一些事情还是会有纠结和矛盾的时候。
也许是因为大多时候我们扮演的自我从来不是完整的自己。而生命之于我来说,也许现在留存的只是曾陷入深渊泥淖中“死而未灭”的那个部分吧。
近日,在《中国社会工作》期刊中读到华东政法大学社会工作系姬中宪老师在《“躺平的先驱”:我对生活毫无主张》一文中说道“现代人的头号大敌是无聊、无意义,时间因此成为我们的终生宿敌,以至于我们要专门发明一套产业,只为‘杀时间’。生活的琐碎也被剥夺,问题就剩下一个:不知如何用掉自己”。
“不知如何用掉自己”这句话令我思虑良久,内心的震撼竟然远比听到“疑似癌症”时令人深刻,也许这亦是困扰我多年的事情吧。令人共鸣的是,曾经在那刻骨灰暗的时间里,尝试过各种办法来消耗自己,却从未想到过如何杀掉这段令人痛苦日子,最疯狂的也不过是有时会在酒后打电话狠狠痛骂那个令我痛苦不堪的人而已。对“自我的惩罚”却是从身体到意志,在一点点的消解,从信仰到灵魂,在一步步的销毁,到最后还是没有勇气去结束生命,反而顿悟了许多,也就此上演着“再续前缘”的重生。当然了“不知如何用掉自己”姬老师肯定并不想被我如此理解。但就这样轻松自如、顺其自然地揭开了那个被封尘的“伤疤”和将被抹去的往昔。
然而,当我以文字来表达自我时,却不得不为另一个可怕的问题担忧:这种虚无啰嗦的文字就真的能给生命以力量吗?这种词不达意的絮叨,到底是想在倾诉什么呢?
坦白的说,我的文字从来不敢真诚的坦白过什么,明白我的人不多;我的表达也从没有清晰的表达出什么,能读懂我的人甚少。我是一个不敢真诚面对自己的人,从前没错,作为“受害人”因无法忍受那个“害人之人”的行径,只会逃避,最后反而像有罪一样的逃离。逃离了困境,逃不出心境。被一张坚固密织的“魔网”久久、紧紧缠裹,裹挟着生活,勒迫地活着,窒息的生命,无望的人生,形影而至的孤独……
过往的林林总总,留下深深浅浅的痕迹。那些时光,像风一样,有的平平淡淡渐渐忘记,然后消失;有的炽烈灼热带着侵害,不可磨灭。可时间总能不慌不忙,不急不慢,如清风徐来,如水波不兴。让人琢磨顿悟,豁然开朗。才明白时间置于万物间,能制御万物,如润物细无声;才感知时间知遇万物时,而治愈万物,似无声胜有声。
好久不曾写下什么,应是有点开始解悟,有感而发。回顾这些年对文字执着的欢喜,也是因景因境而变的吧。
十几岁时特别喜欢伤感,高中不想上课时就偷偷读一些文学名著,最后喜欢上了三毛,还未知生活面貌却总是喜欢无病呻吟,伤春悲秋,感叹生命,感慨人生,还想过要写一部“举世著作”。现在评价自己年轻时还是挺幼稚的,但还算有点志向啊!
二十多岁那些年,以为经历过轰烈难忘的爱情就像极生活的样子,喜欢上了网络小说,后来看多了怪力乱神和一些情情爱爱的故事,就以为生活只有风花雪月,勿需付出辛苦去用心经营。现在看来是既见识短浅又挺脑残,还未亲历生活真容,就欢欢喜喜地交付命运。
三十岁如期而至,还沉浸在幸福里刻画美满的时候,命运的轨道当头一棒地急转弯了。断然无知的是“时间”在生活的缝隙中播撒的危机就这样大步流星的走来了,或许还带着嘲弄和不屑,而我竟全然不知也真的毫无防备。就这样契机之下,稳稳当当的成就了“毁残余生”的奇迹。当然现在听着有点夸张,但回想起来还会感到措不及收,令人气急败坏也无尽于事。
你看,一番回顾倒也客观真实,仿若是别人的故事,自己却一清二楚。而旁人未必在乎,只是自己有主角光罢了。就像《宁安如梦》剧中一样,如果可以重新活过的话,那要改写人生的又该是哪一步?也许是曾经无知又任性的每一步,也许而今强大不在意任何一步!《无所畏惧》虽然是律师职场剧,剧名积极励志,但被老公骗心骗财的罗英子就有挺离谱,可对我来说又觉得很真实,也许是有太多共情之处,才会有那么多肺腑之言。
看吧,这个社会法则就是要让人经历万千磨难还是令人无法看透他。有心将个人与社会彻底割裂,却因早年在其中深埋的种子早已发芽、开花、静待结果了。只能对这些“小果子”精心照料,呵护成长。这些俏皮的“小果子”呀,时而令人满意,时而让人忧伤,也许这就是牵挂,也许就这样羁绊一生。
最后,想说说近期对生活和工作的一点感想,最近在学项目管理知识,感慨生命如同一个终生的项目,周期是终点,指标是过好每一天,也许“致死方见”的成效只是葬礼或墓志铭上概述的只言片语。但在人生这个项目的执行过程中,我们还是可以进行过程监测、评估,井陉阶段性总结、反思,合理把控,认真实施好每一步。过程推演结果,当下造就未来。还有在过程中的每一个决策门,都是很重要的转折点,命运的逻辑框架应掌握在自己手中,而不能是某些或某个利益相关方,就算遇到风险也要有章程可以遵循。
所以,就算在生活中跌倒了,拍拍尘土,擦擦眼镜,看清前方,往前直走,不要咒骂也不要回头。就算是偶尔想躺平会儿,那就得有先躺会的勇气,也得有重新站起来能耐,平整好心态,收拾清残局,整理好生活,依然可以编织精彩未来。
我见证了我曾亲临的深渊,我感受了我曾踏过的荆棘。时过境迁,学会了放下怨悔,做到大方、客气的感谢曾推我入渊的人,不是和解、不是原谅,更不是PUA。是因为我认为变得足够坚强、强大,足以抵挡任何伤害。
清空过往,腾出手来拥抱光明吧。摒弃杂尘,用心去感悟追逐美景吧。正如曾国藩曾言“既往不恋,当下不杂,未来不迎!”物来顺应,学会放下,当下不负,如此安好!
感谢2023不离不弃的陪伴,2024我对生活有了新的主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