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曰:“君子不可小知而可大受也,小人不可大受而可小知也。”
孔子说:“君子不一定在小处得到赏识,却可以有大承受,应该委以重任;小人没有大的承受力,不可以让他们担当重任,却可以给以小的赏识或让他们做些小事。”
【感悟】
朱子《集注》:“盖君子于细事未必可观,而材德足以任重;小人虽器量浅狭,而未必无一长可取。”
钱穆《论语新解》:“《论语》言君子小人有对反而言者,如君子上达,小人下达,君子而不仁者有矣夫,未有小人而仁者也之类。顾此种小人,则卑污已甚,而几于恶矣。亦有相较而言者,如和同章,骄泰章,求人求己章,及本章之类是也。此种小人,非必卑污已甚,此亦学者所当深辨。”
南怀瑾《论语别裁》:“以客观而言,我们对伟大成功的人物,不能以小处来看他,等他有成就才可以看出他的伟大;相反的,就是小人看不到大的成就,小地方就可以看出他的长处。以主观而言:君子之大,有伟大的学问、深厚的修养、崇高的道德,看事情不看小处而注意大处。小人则不可太得志,如果给他大受,他受不了,小地方他就满足了。”
《孟子·离娄下》:“君子所以异于人者,以其存心也。君子以仁存心,以礼存心。以仁礼存心,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一、小人得志便猖狂
君子和小人的区别在于是否有深厚的修养,小人得志便猖狂,所以,不能把大事托付给小人。如《三国演义》中的马谡,就是一个“可小知”的人,对其委以重用,结果是“街亭一失动国基”。
二、君子以仁礼存心
1.人有大智慧,再加上深厚的修养,以仁礼存心,则不会过于计较小事,这也是老子所说的“大智若愚”。
2.有了大智慧,就会有大承受。由于对人对事对万物的责任感,所以能承受一般人所不能承受之物。
而有小聪明的人正与此相反。 他们很可能在小处显露才华,为人所赏识,但他们终究会因自己道德修养的限制,而囿于小的成就,不会有大的作为。
学习《论语》可以修心养性!会让生命在百转千回中多一份厚重与福气,我已经在“简书”发表了百余篇感悟,如果想系统地看,请在“简书”搜索引擎搜“教育参悟人”。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