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太乙金华宗旨》中提到元神、识神、三魂的概念也被道教与民间认可。但若用这种观念来打坐冥想,修出金丹难上加难。所以我用一种简单通俗易懂的方式来解释人的自我意识,即灵魂。
一、执念为鬼
当人想要做一个决定的时候,脑海中常常会有一个声音在左右人的决定。不要做,这样做有风险,这样做不道德…诸如此类的,我们可以将其称之为执念。
因其常在耳边低语,故将执念比作鬼。执念来自本我,来自不安全因素;来自危机感;来自求不得;来自怨憎会。所以执念主导思想后,再回归“自我”时,会产生惭愧之心。斩心为惭,心鬼为愧,常斩心鬼则再无惭愧。执念作鬼当需斩之。
二、欲念为妖
当人饿了的时候,就需要进食。这种情况下,脑海中会产生一种冲动,会左右人的行为,这叫食欲;当小伙子看见一个漂亮女子的时候,面红耳赤,心狂跳不止,不由自主,有种要亲近的冲动,这叫男女之欲。
诸如此类的都叫欲念。我将欲念比作妖,只因妖者多变也。
那欲望会变吗?当然会变。人的欲望可以随着时间、经验和环境的改变而变化。
例如,年轻时喜欢社交、娱乐和冒险,随着年龄的增长,就开始求稳。对冒险与社交的欲望会减少。
例如,谈朋友的时候的欲望是上床,上床后的欲望是结婚,结婚后的欲望是要孩子,当孩子出生后的欲望就是为了孩子。
诸如此类的例证不计其数。
欲念能消除吗?当然不能,只可降伏。欲念为妖则需降之。
三、无念之念为魔
无念之念是什么?存在于意识之下、不易察觉且不受意识控制的心理过程与心理活动,即潜意识。梦通常被认为是潜意识在睡眠状态下表现出来的一种方式。无念之念为魔需焚之。
为什么我将潜意识称之为魔?又为什么需要“焚”之?
人类有一种错觉,就是一直认为自己能控制自己。但是,实际上我们从来没有控制过自己的身体以及生活。就像是有一双无形的手,在控制着我们的一切。心理学研究也表明,人的决策与行为往往受到潜意识和非理性因素的影响,我们并不总是能够完全自主地掌控自己的思想与行为。心理学家认为,人的意识与潜意识之间存在复杂的关系,而我们的决策和行为往往受到潜意识的驱动,所以我们并不能完全掌控自己的思想和行为。
这绝不是危言耸听,当一个人跨越了认知边界,就越会有一种感觉,仿佛能触摸到某种屏障,就像一条条无形的规律,人们在遵循着这种规律在运转。在佛教将这种无形的规律称为六道轮回,六道之间的屏障称之为魔障。这就是潜意识为“魔”的原理。
佛教中讲,“诸行无常,生灭是常。业障无常,烦恼是常。因果无常,轮回是常。生生世世,业火燃烧。无始以来,众生陷入轮回,因贪、嗔、痴等妄念之火,引发无尽业障,执著于五欲六尘,陷入生死轮回之中。“
我来到世间为了观察与体悟,所以我的观点是:诸行皆常。即人性是常,妄念是常,生灭是常,业障是常,烦恼是常,八苦八难亦是常,因即是果,果即是因,无始无终,如去如来,故斩鬼降妖业火焚魔,始见神性。这就是当年我叫”姜老魔“这个网名的由来。有诗为证:
西风霸烈日渐昏,逆倒天机铸魔身。
今生前缘一朝断,天下无人再识君。
我常说的一句话就是:崭新的人生就是不断推翻过去的自己。如同跟过去的自己做了道别,再也不用为过往纠结,再也不需要用“回光法“回到过去用“理性的自我”劝说那个心灵受伤的小男孩。想通这些的时候,我知道已经摆脱了过去的阴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