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重声明:文章系原创首发,文责自负
这本书在家里的书架上已经放了几年了。刚买回来时,书已经读到四分之一,仍然没看到鸟起飞的影子,满眼都是作者讲述助产士的妈妈接生及废料场的生活琐事,实在没有兴趣读下去。
今年的七月,让人焦灼难熬,选择一本有挑战的书修炼自己。就这样,再次翻开了《你当像鸟飞往你的山》。这是作者美国作家塔拉·韦斯特弗的回忆录,讲述了1986年生于爱达荷州山区的女孩,十七岁前从未来上过学,是如何通过自学成为剑桥博士的成长故事。
难以置信的童年
作者塔拉的童年经历太奇特了。偏执的父亲不相信公共教育、医疗系统,不允许家里的孩子接种疫苗、到医院看病,到学校读书。她的童年除了陪妈妈去给当地的妇女接生孩子,做草药,就是像个男孩一样,跟父亲在废料场干着危险的活。
父亲是一个极端宗教主义者,他将自己的信仰、观念强加给全家人,牢牢的控制着孩子们的头脑和行为。全家人为2000年的世界末日降临储备物资;在遇到车祸、生产事故时,受重伤的家人不允许被送到医院抢救……令人窒息的家庭环境真是让读者都感觉喘不过气来。我忍不住再次翻开书首页,确认作者是否真的是出生于1986年,这一切竟然真实的发生在科技飞速发展的二十一世纪。
塔拉的三哥泰勒顶住了父亲强势的打压,勇敢的走出家门上大学。这让女孩封闭的生活打开了一条缝隙,黑晚中照进一缕亮光。在三哥的帮助下,塔拉开始自学,同时在废料场辛苦的工作赚取学费。经过不懈的努力,塔拉终于通过了杨百翰大学的入学考试。
自我的萌芽
大学的学习与新生活,给塔拉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她感觉自己“悬浮在过去和未来的双重恐惧中”。在不断学习和适应的过程中,她开始认识到,自己一直是被别人给予的传统观念所塑造,而年轻的心要听从心灵的召唤,坚定信念:选择自己的路。
第一个暑假,塔拉回到了巴克峰的家。虽然她已经上了大学,但父亲在精神上依然囚禁、控制她,二哥肖恩对他的暴力伤害依然继续。刚刚在塔拉心中形成的自我意识,在垃圾回收场的工作中渐渐变淡,她又被拉回了原生家庭的固有模式,面对父亲的狂躁、肖恩的暴力,她选择自欺欺人。
觉醒
新学期的大学生活,塔拉恢复着受伤的身体,疗愈着心灵。她意识到自己要摆脱家庭压制,“重塑自我”,她努力尝试着新的活法。
塔拉从大学心理课中得知“双相情感障碍”:抑郁、狂躁、偏执欣快、夸大妄为、被害妄想。她终于认识到这正是他父亲性格特点。她深入研究,完成了“双相情感障碍的父母对孩子的影响”的论文。她也终于知道父亲的行为让母亲及兄妹一直生活在警觉、持续的恐惧之中。
新自我与原生我的博弈
十九岁的塔拉第一次暑假没有回巴克峰的老家,她想要尝试过一种新的活法。虽然她终于有了一见钟情的新男友尼克,但在内心深处,塔拉仍沉湎于过去,她知道“那地方紧抓着我不放,我可能永远也无法拒绝与它的联系。”
父亲工作时受了重伤,生命垂危,塔拉不得已又回到了巴克峰的老家,重回到原来的生活环境中。巴克峰的家是塔拉永远的羁绊。母亲对她的爱是飘忽不定的,时而支持鼓励,时而冷漠旁观;二哥肖恩时而充满敌意,疯狂地家暴她、羞辱她,时而与她聊天谈笑;父亲时而温情时而狂躁。反复无常的家人,让塔拉心中的爱与怨恨纠缠在一起,互相撕扯着。她一次次挣扎着走出家,又一次次被拉回家。
新的学期,总会带给塔拉新的力量。在克力博士鼓励下,塔拉尝试找到自己的能力,“决定你是谁的最强大因素来自你的内心”。在斯坦伯格教授的推荐下,塔拉获得了盖茨奖学金,进入剑桥大学继续学习。
反抗&挣脱
剑桥大学的学习、生活,让塔拉更深刻的觉醒,重新对女性、对自己有了新的认识。“将自己从精神奴役中解放出来,只有我们自己才能解放我们的思想”。
当塔拉得知姐姐也有和自己类似的成长经历时,内心燃起反抗的火焰,决定鼓起勇气与原生家庭抗争,揭露家庭成员的性格缺陷,保护二哥肖恩的妻子及其孩子们免受暴力的更多伤害。
但当她回到巴克峰的老家,直面父亲的咆哮,肖恩带血刀片的威胁时,她瞬间就败下阵来,只能选择仓皇逃离。肖恩用死亡威胁塔拉、父母的绝情,姐姐的屈服,塔拉的亲情世界崩塌了,她一时间失去了全部家人。她渴望家庭的温暖,离不开巴克峰,但又不敢接近。这是何等的煎熬。塔拉的恐惧、无助、怀疑,一度让自己精神崩溃。即使获得哈佛大学访学奖学金时,甚至塔拉仍在怀疑自己、怀疑教育让她付出的代价。
向上生长
哈佛大学的访学学习、生活为塔拉续上了新的精神补给。
原生家庭的又一波“爱的浪潮”扑来,父母提出了回归家庭的条件:只要塔拉屈服,接受父亲将恶魔从她身上驱除。塔拉虽内心充满犹豫、怯懦但她最终还是说出了NO。因为她知道自己不能放弃经过艰苦奋斗获得的权利:用自己的经验不断重新构建自己的思想,继而获得的对自己思想的掌控权。
她为了自己的坚持,塔拉饱受着几乎被全部亲人抛弃的煎熬。在最艰苦的日子里,曾给她带来亮光的二哥泰勒夫妇站在了塔拉身后,给了她无尽的支持与安慰。
飞向自己的山
在大学心理咨询师的帮助下,塔拉修复着内心的创伤,逐渐重塑全新的自我。她又拾起书籍,开始了新课题研究。在二十七岁那年,塔拉通过了博士答辩,成为了剑桥博士,真正建立了自己的新生活。塔拉拒绝“用我的现实来交换他们的现实,将自己的见解埋葬。”此后,父母与她断绝了联系,再未相见。
厚厚的一本书读完了,塔拉已经多年没见过父母了,她回家的路依然很渺茫。虽然父亲暴躁、母亲懦弱,但她深爱着他们。她依然关注来自巴克峰的老家的消息。
在电视访谈节目中,塔拉表示“毋庸置疑,父是爱自己的,他的爱是真的,只是他用了错误的方式。当父亲用爱来控制、改变他人的时候,爱就变形了”。绝对控制的爱会给孩子的成长带来灾难性的伤害。为人父母,我们要保持警醒,切莫使自己对孩子“无私的爱”走入控制的歧途,要知道,错误的爱的方式会变成一种伤害。
书的结尾,塔拉彻底接受了自己,不再为旧的家庭恩怨耿耿于怀,也终于摆脱对父母的负罪感。“你可以爱一个人,也可以和他们说再见。”塔拉终于找到了一种与原生家庭相处的方式。
正如当红主播董宇辉所说,这是一部个人成长教育史也是一部精神解放的救赎史。塔拉在重塑自我过程中的每一小步都是如此的艰难,是教育一次次在她倒下时给她重新蓄能,给她站起来的力量。在成长的经验中,她不断发现自我,逐渐飞向更高、更清晰的目标,看到生命里无限可能性。
“教育是靠你自己去完成的事。这是一个转变的过程”,这是送给飞翔中的鸟们最中肯的良言。希望更多处于原生家庭泥泞中的人读到这本书,摒弃旧的家庭忠诚观念,冲破阻力,像鸟一样飞往自己的山,奔向自己心中的精神家园。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