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底是什么,让人不再心中有爱互相伤害

到底是什么,让人不再心中有爱互相伤害?

最近对一本书很感兴趣,这本由马歇尔 卢森堡博士所创作的书籍《非暴力沟通》。


作者通过该作品向我们阐述了语言的暴力,扩大了我们对语言暴力的认知范围,同时作者发现了一种沟通方式,依照它来谈话和聆听,能使人们情意相通,和谐相处,这就是“非暴力沟通”。

我们总认为杀人打人战争,这总看得见的险性暴力才叫暴力,但其实除了身体上的险性暴力还有很多常被我们忽视的隐蔽暴力藏匿在我们日常交往里,不被我们重视。

领导把你辛苦做了几天的方案往你桌上一拍说”你到底想不想干的,能不能好好的对待工作“,这时候你委屈,明明已经努力去做了,却被老板说对工作不认真,不努力。

讨论班上的女同学胖,轻易去评判朋友,指责外卖小哥送餐太慢,突然打断同事说话,等等,事情看似都是小事,可是愤怒与仇恨那小小火苗就燃在其中,不知道什么时候就引爆了炸弹。炸弹引爆伤害的是双方,没人能幸免。

想象一下一个丈夫他今天为了谈成项目陪客户喝酒喝到深夜才回家,一进门他的妻子就说,哟,这还知道回来呀,真是难为你了呀。这时他会有什么感受,他会怎么回应,大多数人觉得应该回怼回去,可回怼回去势必是一场硝烟。而沉默以对不过是将不爽和怒气暂时压抑在了心底。其实是往自己的情绪气球里充气,看似平静无事可最后愤怒的气球越涨越大,最后一点小小的事就会把这个气球扎破。到那时一场战火硝烟还是免不了。

我们常常无意间就选择了一种带有暴力的沟通方式,从而让自己陷入到这种沟通困局里,无论是情绪炸裂的吵架,还是情绪压制的沉默。都不是真正能解决问题的沟通方式。

我们总是不经意间就陷入这种沟通困局,该怎么办呢?有没有什么方法能够逃离这种困局。

著名的心理学家,马歇尔 卢森堡发现了一种沟通方式,用这种沟通方式与人交往,可以让人避免掉入隐蔽的语言暴力漩涡,帮助我们用不带伤害的方式,解决跟人沟通的关系困境,这种沟通方式就是”非暴力沟通”

书中介绍暴力沟通的四种方式:

道德评判

进行比较

推卸责任

强人所难

道德评判就是用自己的道德标准去衡量别人,如果一个人不符合我的道德价值标准,那他就是不道德的,甚至是邪恶的,,而事实上道德更多是用来自律,而不是强加给别人。

生活中的道德评判比比皆是。

不轻易评判别人的道德是最大的道德。

比较是偷走幸福的小偷,很多人在比较过程中失去自我。我们 已经走得太远,以至于我们忘了为什么出发

不得不 的表达方式,不仅推销了责任,还让我们被情绪主宰,这不仅是一种暴力沟通,还可能会导致危险的后果。

日本侵略中国时,日本士兵在中国的土地上肆意屠杀,即使是战后,很多人也依然毫无悔意,他们认为,我也没办法,是上级让我干的

一个家庭主妇,总是抱怨自己每天起早 贪黑伺候小孩,做家务,在孩子面前抱怨,在老公面前抱怨,在公婆面前抱怨,在同事面前也抱怨。

这种抱怨就代表着逃避责任

这个妈妈本来是出于对家庭的责任心,和对孩子的爱才做这些事情,但表达方式,不得不做时,她就不自觉地忽略自己的出发点,仿佛照顾的不是它自己的孩子。当她对自己的孩子说妈妈就快要累死了,成天给你当牛做马,你还不听话。想想看,这样的语言,对孩子来说难道不是一种暴力伤害吗

强人所难。无论作为父母还是领导,当我们强迫对方按照我们的期待去生活去工作时,这也会将交流引入暴力沟通,而事实多半不会按照你要求的反向发展,要么全力反抗,要么阳奉阴违。暴力沟通是直接表现出来是你说的话但我们对世界的看法蒙蔽了别人对自己的爱。

一个对世界充满恶意的人,看什么都不顺眼,在生活中肯定经常陷入暴力沟通。

非暴力沟通就是,你认为人的本性是善良的,积极的,那么你就会用相对温柔的方式应对。

这里是我在读《非暴力沟通》这本书的部分笔记。

希望看到这篇文章的大家,有空可以去阅读一下,让大家远离暴力沟通。心中有爱。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