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笔记

    “在观照的时候,要尽量做到勿忘勿助,不取不舍,不迎不拒,这样才能心不着物,逐渐克除各种闲思杂虑,使心慢慢趋向宁静、澄明的境地。”

而通过观照,让心停止向外求索,专心致志向内观察、照看,体察当下的身心状态,不管外面的情况如何,当下的样子是什么样的,就让它是什么样,不要想着去改变它,也不要去想如何控制它,只是如实地去看着它,让一切自然发生。

这就是说,要想真正地不受杂念干扰,心灵止于中和的最佳状态,其关键不是要一心去排除所谓的杂念,而是要不去与它们抗争,保持不去分别的心态,对于修养过程中的各种境界,也要不喜不惧,既不起追求之念,也不要起厌恶之心。

    因为要悟到心的本来面目,就要消除一切习气的影响。而种种习气对心的束缚是根深蒂固的,不会马上就完全除去,得有一个过程。我们的心里不能有负面的情绪,就是正面的东西也不能滞着在上面,就像眼睛固然容不得沙子,但如有金、玉之屑那些十分珍贵的东西落到眼里,也会疼痛难忍一样。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培养自尊心的六种习惯: 1.有意识地生活 这种习惯能鼓励你积极利用自己的智能,有目的地学习知识,独立思考,而非直接...
    野马疆驰阅读 1,618评论 0 0
  • 我们都知道ABC理论,A是引发你情绪的事件,B是你的信念或你对事情的诠释,C就是结果,即你的负面情绪。通常,当人们...
    野马疆驰阅读 1,865评论 0 0
  • 北⼤汇丰商学院管理实践教授、创新创业中⼼主任陈玮教授演讲部分笔记。 这⾥有⼀个意识层级量表,我们先来⾃我审视⼀下。...
    野马疆驰阅读 1,612评论 0 1
  • 克服恐惧——在一个人一生学会的各种知识里,这是最难掌握的一个,也是回报最高的一个。无论付出多少代价,无论当时的过程...
    野马疆驰阅读 962评论 0 0
  • 第一,悲观源自于习得性无助的经验。人们只有在觉得做什么都于事无补的时候才会产生放弃的念头。如果他们学到不管怎么做都...
    野马疆驰阅读 1,183评论 2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