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安县怡庐幼儿园 园长妈妈
关于自我控制,一位心理学家曾经做过一个著名的“糖果试验”。被试验的孩子面前摆着一块糖,并且被告知如果在5分钟之内忍住不吃就能得到第二块糖。
经过追踪调查,那些能够很好地克制自己、在规定时间内没有吃第一块糖的孩子,长大后许多人都考上了大学,有着较高的声誉、社会地位及财富,而那些忍不住吃掉第一块糖的孩子,长大后多表现平平。
这个试验说明了自我控制能力对一个人发展的重大影响。
对于幼儿园时期的孩子,自我控制主要表现在抵制诱惑。如对玩具、食品、好玩的活动等进行有意识的控制;面对选择是否犹豫不决,是否具有果断处理问题的品质;对爱发脾气的个性的控制,对依赖心理的控制,对学习过程中畏难情绪的控制等。
家长们也许会着急地问,"如何去培养孩子的自我控制力,养成这种优良品质的行为呢?"园长妈妈从以下三点来讲述,如何培养孩子的自控力,而且越早培养越能成功。
(一)情绪自控。
面对孩子的过激情绪,父母可讲究一些策略,如冷处理、设法转移孩子的注意力等。
但孩子渐渐长大,他们能分清各种情绪吗?
对于一个3至5岁的儿童而言,他不理解你为什么不给他想要的玩具,也想不清楚为什么别的孩子会无缘无故伤了他的心。
所以家长朋友们,帮孩子及早认清各种情绪,避免不必要的幼儿行为问题,如脾气暴躁、攻击性行为和叛逆。
1、教孩子能表达情绪的基本词汇
了解情绪最快捷的方法,与孩子共同探讨书里、电视上的人物性格。跟孩子一起探讨故事情节、人物感受和故事背景能够帮助孩子对不同情绪有更深的了解。
讨论中让孩子掌握基本的词汇:比如表达愤怒的有火冒三丈、痛苦,表达喜悦的有愉快、甜蜜,表达恐惧的有害怕、心慌等。
在情绪认知的过程里,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同理心。小朋友做事总爱以自我为中心,完全考虑不到别人的感受。让孩子知道别人和他一样也有情绪,就不会再随便刁难小伙伴了。共情能力是高情商的必备表现。
2.找机会多和孩子谈谈心
多和孩子谈谈心,引导孩子逐渐学会处理基本的情绪问题。给孩子展示正确的情绪表达方式, 家长的关心和温暖笑容能快速扫除孩子的所有负面情绪。
3.告诉孩子怎样处理情绪问题
孩子遇到不愉快情绪时急需发泄,给他一点自我空间,鼓励他在伤心沮丧的时候走出房间,冷静一下。避免他在冲动之下惹麻烦。
4.强化孩子的积极处事意识
对于心理还未发育成熟的幼儿来说,有意的灌输积极处事意识非常重要。经常性的鼓励能增强孩子的自信心,改变孩子的精神面貌。奖励制度也有助于帮孩子养成良好的处事习惯。
(二)言语自控
方法:不骂人、不讲脏话、尊重他人说话时不插话。
有的孩子很容易和别人起冲突,起了冲突之后就控制不住自己要骂人,说脏话;有的孩子在上课的时候会不断地在老师讲课的时候插话,在别人说话的时候大声地抢话。 一般,孩子的脏话没有恶意,但是父母不可听之任之。
专家认为:如果孩子长期不受约束,会在性格发展上出现缺陷。
在这样的情况下,父母不要粗暴地指责孩子,而应帮助他找到正确的说法。
1.为孩子提供健康的语言环境。
如果孩子以后还再使用这句话,那么您就应该严肃地告诉他:“这样说很不好,大家都会不喜欢你的。
告诉孩子这样做,如果发生玩具争执,让孩子商量解决,一人玩10分钟;如果我弄坏了别人的物品,我会主动向别人道歉等。
2、不随便在别人说话时插话。
当孩子打断大人们的谈话时,大人通常会生气地说:“不要无礼,打断别人的谈话是很不礼貌的。"同样,孩子们在表达诉求时,家长也要有耐心听完孩子要说的话。
(三)行为控制
方法:培养孩子有规则意识、坚持性、无侵犯行为。
宝宝慢慢长大之后,脑部发育逐步完善,开始有了一定自己的思想和意识行为,有些孩子会出现了一些原则不规范、攻击性的行为,父母们该如何来教育?
1.父母必须具备自控意识
对于孩子的自控力的控制,作为父母必须要以身作则具备这种自控意识,只有自我约束,这样才能够让孩子也愿意去遵从,也能够更加有说服力。
2.避免给孩子看不良影视作品
有时候孩子的不自控,也有可能是从电视上学习到的,这个时候父母可以注意避免给孩子观看这些不良的影视作品,这样才能够帮助他们更好地成长。
3.当发现儿童具有攻击性行为
父母首先应该及时制止并告知孩子这样是错误的行为,然后询问孩子原因并找到根源帮助孩子解决问题,在之后的生活中也应当对孩子的一些行为多加留意且在适当的时候给予正确的引导和教育。
作为家长,最大的价值就在于帮助孩子判断做事的正确以及正确的价值观和是非观以及教会其如何选择和控制自己的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