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十九首》里的冬:孟冬寒气至,白杨多悲风
《古诗十九首》是汉朝流传的无名氏的诗。汉朝虽然强大,但是文学的成就在于赋,而不是诗。赋侧重于写景抒情,铺陈感慨,兼有诗歌和散文的特质,但通常华丽,篇幅较长,是一种较为正式的文学体裁。当然受众绝对不是老百姓。
但是汉朝设置了乐府,采集了民间的诗歌,那种民间的诗歌,简短,流畅,真挚,反而更易于上口,受众较广。到了汉朝末年,文人向乐府诗歌借鉴,开始创作出五言诗。由于当时诗的形式不是正式的文学体裁,所以很少有创作者的名字流传下来。
其中《古诗十九首》,就是从汉朝末年流传的诗歌中,选录出来的具有代表性的诗作。从某种角度讲,这些诗,是五言之祖,为后来的五言诗在汉魏南北朝的流行,七言诗在唐朝的盛行,奠定了文学文化的基础。
而古诗十九首,因其背景是汉朝的末世,人们从富庶安定的社会轮卷进最为苍凉动荡的乱世时期,是大历史中一个朝代的冬天,而正是如此,无论里面写什么,都有一种类似冬的寒意和苍茫。但是正是如此,那些诗歌里的咏叹,才会分外打动人心,那是因为人们在萧条的暮色里,坚韧地生活守望,凄厉前行,而这种底色,恰恰是人生的底色,人间最质朴的爱和愿望。
所以今天来谈谈《古诗十九里》,关于冬天的诗歌和诗句。
“行行重行行,与君生别离。
相去万余里,各在天一涯;
道路阻且长,会面安可知?
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
相去日已远,衣带日已缓;
浮云蔽白日,游子不顾反。
思君令人老,岁月忽已晚。
弃捐勿复道,努力加餐饭! ”古诗十九首《行行重行行》
汉朝疆域鼎盛期,稳定范围达到600多万平方公里,势力影响范围2400多万平方公里。人口鼎盛的时候达到6500万。从现代的角度去看汉朝,可谓地广人稀,但是当时农业生产力,相对落后,太平时期,普通人的日子,应该还算安定温饱。
但是到了汉朝末年,土地兼并,军阀混战,人口锐减到2000多万。那么那么多的人,是怎么消失的呢,一是战争减员,二是战争带来的饥馑死亡,三是瘟疫疾病。
汉朝普通家庭要服徭役和兵役,这是固定人口必要的外出流动,另外还有许多人,他乡求学求职谋生。在安定富庶的社会,这些流动能够带来经济繁荣,但是在乱世,走出去的人,可能一去不还。
这首诗里,没有华丽巍峨的建筑,甚至没有人工景致。背景荒凉萧瑟。
两个人一路走走行行,是妻子给丈夫送行,停在了不得不停止的地方,或是驿路,或是水岸码头。一句与君生别离,强调了这次别离的渺茫,极有可能回不来。
你去的地方在万里之外的北方,而我们的家,在南方。
道路是如此曲折漫长,我不知道是否有再见的那天。
我为什么说,这首诗歌的背景是在冬天呢?
因为说呈现出的广阔萧条,是秋冬农村旷野的景色。
那马儿向着北风嘶叫,北风就是秋冬从北方吹来的风,而秋风往往更多用西风表达,这是明显的冬天的风。那鸟儿都飞往南方温暖的树上,去过寒冬。
这里也暗示了丈夫的离开,或不全然是被动的征戍,还带着他个人的之气梦想,北去杀敌。
但是妻子却相思牵挂,痛楚万分。他离开越来越久,她越来越消瘦。
那天上的浮云遮住了太阳啊,又是一年沉沉冬雪将来,但是我却没有得到你的消息,你忘记了家乡,忘记了我,
我思念你,觉得自己都憔悴衰老了,一晃眼,一年就到了岁末。
我被你抛弃遗忘,这些都忍住不说吧,我却愿望你平安,一路上吃好喝好。
那么这首诗里,有一种惘惘凄凉的忧患,就是她担心丈夫,出了生死大事。那是比背叛更让人破碎。
在一年岁末的团圆里,她看着丈夫的碗,一定会盛上最好的饭。
中国的妻子,最伟大的就是施爱与人,甚至在残酷命运里的善良。一盏灯不熄灭,等你回家,愿你饱饭。
“孟冬寒气至,北风何惨栗。
愁多知夜长,仰观众星列。
三五明月满,四五蟾兔缺。
客从远方来,遗我一书札。
上言长相思,下言久离别。
置书怀袖中,三岁字不灭。
一心抱区区,惧君不识察。 ”古诗十九首《孟冬寒气至》
又一个丈夫在外的女子,经历着丈夫不在的冬天。
想必她日日在庭院在路口张望,分外分明季节的变化。
冬天来了,早冬就有寒流袭来,北风呼啸,吹动着树木的声音,何其萧萧冷瑟,让人打寒颤。
但是,我心里有事啊,我睡不着,这么冷的天,去看天上的星辰。
第三个五天,是圆月当空的日子,过了四个五天,那月亮就缺了。
我已经不知道看过多少月圆月缺了。
三年前,一个客人从远方来,带给了我你的书简。
上面说,你很思念我,下面写,在外艰苦,只怕要滞留很久才回来。
这小小的简书,我放在怀里,三年了,那上头字迹如新,宛如你离别时,对我说话的样子。
我再也没有收到你的信。
我的爱人,你知道我在等你吗?我担心你忘记了承诺,我担心你丧失了生存的勇气,
我每天看着月亮,就是要告诉你,你一定要知道,一定要回来啊。
许多人只说女子的相思,够蠢够痴,但是如果你置身在动荡的时代,或者就有另外一番感触。
这是远胜于爱人情人的牵挂,这是患难夫妻的情深,是乱世里一盏属于你的灯火的温暖和亮丽。
无论经历什么,请你一定和我一样,牵挂,等你回家。
“明月皎夜光,促织鸣东壁。
玉衡指孟冬,众星何历历。
白露沾野草,时节忽复易。
秋蝉鸣树间,玄鸟逝安适。
昔我同门友,高举振六翮。
不念携手好,弃我如遗迹。
南箕北有斗,牵牛不负轭。
良无磐石固,虚名复何益。”古诗十九首《明月皎夜光》
这是农历十月,明月如霜,那蟋蟀怕冷,已经从旷野移居到人家的房檐底了。
而我也怕冷,在这他乡的小旅馆里。
我仰头去看天上的明月星辰,它分明指向,冬天的来临。
那半夜的路上,露水沾满野草,而我的脚,行在露水里,湿冷。
你们,我的朋友们,我的同窗们,你们像蝉一样捷足高登,在大树上鸣叫得意,你们像燕子一样飞往温暖的地方,你们都借助好风青云直上,你们把我遗忘了,把我抛弃了。
当初说要同进退,誓言耿耿,对着天空许愿。
你看,誓言有什么用?
星辰无情,日月恒在,牵牛星从来没有和织女星相会,那美好,都是传说。
你们的誓言,哪里有磐石坚固?而我潦倒一身,在这他乡的旅馆里,无助的思念你们,怨恨你们,绝望与命运的凄苦。
我看到这首诗,第一个想到的,就是绝望。
而且不是一个人的绝望,是一个时代年轻人的绝望。
他的朋友,果真混的好吗?也许只是辗转的传说。他们这群人,鲜有富贵显达,或者给人作门客,或者潦倒,或者已经死了。
那些久不回的书信,也许并不代表遗忘,而是他们也成为了遗迹,或身或心。
年轻人,你的这个冬天将去哪里?回家吧,回到山乡,那里有杨柳依依,遮挡一下,岁月的雨雪霏霏。
“去者日以疏,生者日已亲。
出郭门直视,但见丘与坟。
古墓犁为田,松柏摧为薪。
白杨多悲风,萧萧愁杀人。
思还故里闾,欲归道无因。”古诗十九首《去者日以疏》
这是漂泊在城市里的人,劳碌艰辛,忘记了时间,甚至忘记了故乡故人。
离开家乡远了,家乡的人事日渐疏远,而艰难的生存中,反而对于他乡的人事亲近,抗拒着各种风险。
还有一个背景,就是这座城市刚刚经历战乱洗劫,他是死里逃生。
跑出城市之后,他才发现城市外的田野山地,到处是旧坟垒新坟。
一切美好的秩序都已经不存在了。
那原来森严的古墓,已经开辟作了菜田,那公侯坟前的不老松柏,早已经砍掉,被人当作煮饭的柴烧掉了。
这是萧条乱世的景象,那新坟里还有他昨日相亲的朋友吧,现在成为黄土。
只有一路上白杨树在风中摇曳,发出悲鸣。
这样的景象,彻底唤起他急迫回乡的热望。
但是回乡的盘缠和路呢?他不是没有理由回乡,他是难以说清,难以全身而归。
他乡呆不住,故乡回不去。
像一片飘零的冬天的叶子,徘徊在寒冷的风里。
乱世的动荡,摧折的何止生活,还有人们相信的东西。比如那曾经保存良好的古代的墓,或者是先秦时代的吧,意味着一种文化和精神的传承。但是乱世,全部都毁掉了,垮掉了。
故乡反而是种梦境,但是却无路可达。
但是我仍旧相信他,熬过了最苦难的时候。
因为还有一种情感永不泯灭,就是,相思。
上言长相思,下言久离别。
这是人间最朴素的信仰和情怀,忍过乱世寒冬,是人心里的春色,生生不息。
古诗十九首的魅力,在于深邃苍凉的歌咏里,有着人的情感底色,天不老,情难绝,而有人情的地方,文化不灭,燎原再起。中国以及中国文化,就是历经数次寒冬,更加繁荣昌盛。
初衣胜雪为你解读诗词中的爱和美。图片来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