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选一个人之前要先看看他的原生家庭是什么样的,他爸妈的相处模式是什么样的。因为现在他爸妈的相处模式可能就是他未来的家庭模式。他从小看惯了妈妈唠叨爸爸,爸爸嫌弃妈妈,争争吵吵了几十年,可能他已经习惯了这样的家庭模式,甚至觉得这就该是爱情和婚姻该有的模式,就像大家看到的言承旭在林志玲坠马受伤时表现的不是关怀而是埋怨,埋怨他没照顾好自己,可能这就是他的家庭一直以来教给他的表达爱的方式,用争吵,用撕心歇底,用抨击对方来表达对对方的爱。可对方的家庭模式不一定也是这样的,他并不一定能接受和理解你这样表达爱的方式,也许他对爱情和婚姻爱的模式的理解是甜蜜和支持。这也是当初林志玲感到受伤的地方。在当时的那段感情里他俩都没错,并且也都很深爱,可问题出在他们表达爱的方式有问题,我爱你,并不是以我的方式去爱你,而应该以对方希望的方式去爱他,可这是很难做到了,这可能意味着需要摒弃自己多年感受爱的模式,可改变是需要勇气的,改变意味着我无法用我熟悉的模式去给予和接受爱,这个时候我们会焦虑,会再一次怀疑这是不是爱情,于是开始疏远,但如果自己没有成长会依然按着父母的相处模式去表达爱,这样的爱也可能最终成为了伤害。我们平时所说的三观相同我想其中也应该包括对家庭模式观的理解应该相同。我们不妨在刚开始时就问对方一下,你以后想过什么样的日子,对家庭的理解是什么样的,我们可以感受下自己想要的家庭模式和对方期待的是不是相同。比如你期待的是婚后工作时各忙各的,闲的时候可以一起看看电影,看看书,旅旅游,而对方期待的是闲了可以喝个小酒,打个麻将,在家里肥宅打游戏。也可能你期待的是有了孩子你希望爸爸能抽更多的时间参与到孩子的教育中来,他却告诉你他小的时候妈妈一个人就可以带他们家三个孩子,你怎么就那么矫情。你想给孩子报个早教班,他却认为早教那么贵,用这个钱可以给孩子买好多玩具了;可能你希望他能够做到身教大于言教,孩子在写作业时,你希望他可以在旁边看书而不是孩子在学习你在玩手机,而他却可能只是以工作忙为由平时不管孩子的成绩,当看到孩子不理想的成绩什么都不顾的把孩子劈头盖脸的吵一顿,还要把教育的失败归给妈妈。
诸如此类
的矛盾结了婚的朋友可能感受的更多,你觉得累,他觉得也很辛苦,其实在这个过程中谁都没错,只是你们的模式错了,你们对家庭的图式不一致罢了,每个人都在理所当然的坚持着自己的模式,自己走不出去,别人也进不来,这可能就是家庭模式的围城。所以不管当初爱的有多深,到最后我们都会被一次次的矛盾磨的身心俱疲,每天掐死对方一百次的心理就是这样一点点的积攒的。愿我们爱的深也能爱的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