谓语分成动词心脏和拼图两个部分,解决了动词心脏,再来看拼图。
我们说过,拼图可以从句子里面拆下来再拼到别的句子上面,好比建房子的砖头——这句话在表述上并不是非常严格,现在我们具备了“动词心脏必须变形”的观念,再反过来看为什么说拼图好比砖头可以拆来拼去。
观察下面这些句子:
I am a teacher.
You are a teacher.
She is a teacher.
I was a teacher.
You were a teacher.
am、are等是动词心脏,必须跟着主语或者时间变来变去。而a teacher是拼图,完全不需要变形。这就是拼图可以拆来拼去的原因。
又如:
He will go.
He would go.
He can go.
He couldg o.
He may go.
He might go.
will、would等是动词心脏,虽然这些词不用跟着主语人称变,但也还是要跟着时间变来变去。而go是拼图,完全不需要变形。所以go可以拆来拼去。
拼图可以分为“非动词结构拼图”和“动词结构拼图”两种。
(1)非动词结构拼图:
这类拼图都可以出现在be动词后面。实际上就是主系表句型里的表语。
别看这些拼图不起眼,我们可以把这些拼图拆来拼去,组合成新花样。例如:
There and Back Again: A Hobbit’s Tale. By Bilbo Baggins. (电影《指环王》)
《历险归来:霍比特人的传说》。比尔博•巴金斯著。
(hobbit霍比特人、tale传说)
比尔博•巴金斯给自己的书起名叫There and Back Again。这个书名是什么意思呢?其实there和back again分别是两个拼图。可以把它们还原到句子里去:
I was there.我去了那儿。
I was back again.我又归来了。
I是主语,was是动词心脏,there和back again都是拼图。比尔博•巴金斯把这两块拼图拆下来,灵活组合,变成了there and back again,即“去了那儿又归来了”,也就是《历险归来》这个书名了。
(2)动词结构拼图:
我们可以拿汉语来比较一下。汉语里有些词本身不能独立使用,总是要“粘”在其他词上才行。像“着”、“了”、“被”等。如:
吃着火锅唱着歌。(表示持续)
水位已经低了两米。(表示完成)
他被杀害了。(表示被动)
对于初学者来说,仿照汉语“动词 +虚词”的模式去理解to do、do + ing、do + en会比较容易接受。这就是“拼图”这个语法概念带给我们的好处。我们把这种复杂的英语语法现象都看成是“拼起来”的结果。
当然,本质上说to do、do + ing、do + en这些都是动词原形do的“变形”,而中文里的“吃着”、“说过”、“被偷”等等,没有变形这回事,完全是汉字组合——用学术的话讲,英语叫做屈折语,汉语叫做孤立语。因此上面的英汉类比(比方把-ing看成“正在”)只是一种简便说法,我们不能绝对等同起来。
附注:
(1)动词结构拼图在传统语法书里有专门的术语:
我们也会沿用这些术语。
(2)传统语法把to do、do + ing、do + en这三项称为非谓语动词,把do看成是略去了to的不定式。
本书所谈的“动词结构拼图”大致上跟传统语法的非谓语动词意思差不多,只是“动词结构拼图”包括do、to do、do + ing、do + en这四项。因为按照中国人的心理,do的用法跟to do其实差别蛮大的,不如干脆把do看成一项单独的拼图。
(3)屈折语和孤立语。
屈折语是运用词形变化来表示语法关系的语言。“屈折”即“曲折”、“变化”之意,也就是词形变化的意思。许多现代欧洲语言都是屈折语。古英语是一种屈折语,现代英语只保留了很少一些屈折变化,而逐渐变得跟汉语这样的孤立语接近。
孤立语不通过词形变化来表达语法,而是通过独立的虚词和固定的词序来表达语法意义。汉语是典型的孤立语。汉语就没有格(主格宾格之类),没有动词变化。“孤立”的意思是,比方说汉字都是一个个独立存在的(不像英语的单词eat和词缀-ing会融合),所以每个字都是一个孤立的词干(词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