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儿童青少年近视问题一直备受社会广泛关注,近年来呈现高发、低龄化趋势,严重影响孩子们的身心健康。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工作,习近平总书记从国家和民族未来的高度出发,多次对儿童青少年视力健康问题作出重要指示。国家卫生健康委始终将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强化责任担当,扎实履职尽责,坚决打好近视防控攻坚战。两年多以来,通过各方共同努力,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取得积极进展。
1.小朋友们从幼儿园开始就要近视防控啦。
另一方面儿童近视防控也依然面临严峻的挑战,近年来,我国儿童青少年近视呈现出发病年龄“小”的趋势,有调查发现幼儿园就已经有孩子发生近视,而小学更是近视的高发期。因而有必要将近视防控“关口”前移到幼儿园和学龄前期,避免小学时期近视的高发势态。所以我们在幼儿园的时候就应该开始注意保护远视储备,避免自己的眼睛近视啦!家长们更应该重视孩子在幼儿园时的视力保护,积极带孩子到户外活动,尽量减少孩子使用电子产品的时间。
幼儿园应该尽可能减少阅读相关的教育活动,定期检查孩子的视力、屈光度等。对于早期发现远视储备不足或已近视的孩子,家长和幼儿园应该及时采取针对性的近视防控措施。
当你是一个刚刚来到世上的小宝宝的时候,眼睛也是未成熟的“眼睛宝宝”,小小的,处于远视状态。随着你一点点长大,眼球也在逐渐从小向大增长,眼屈光度数逐渐趋向于正视。这就是科学家们所说的“正视化”。不过,眼睛的成长周期很短,经过了最初快速成长的3年(从出生到3岁)后,前后长度增加约5毫米。而从3岁一直到15-16岁,眼睛前后长度也仅仅增加1毫米;在你15-16岁时,眼睛基本不会再和你一起成长,它们基本已经是正常成熟大小的眼睛了。一般认为,眼轴长度每增加1 毫米,眼睛的度数会朝着近视的方向进展200-300度。
2.如何尽早发现孩子是不是近视了?
很多爸爸妈妈带着孩子第一次去医院检查眼睛时,发现孩子的近视度数已经比较高,后悔莫及。所以父母和孩子要共同警惕下面一些近视的常见早期症状,如:看远模糊(看不清黑板上的字,或抱怨屋子里的光线太暗)看远处时经常眯眼,读书看东西时,眼睛贴得近频繁眨眼 ,经常皱眉,经常歪头看物体 ,眼睛出现这些症状后要及时带孩子到眼科检查。
3.一旦确诊为真性近视还能恢复吗?
从近视的发生原理来说,如果孩子已经确诊了近视,那幺在目前的医疗技术条件下近视是不可逆的!已确诊为近视的儿童青少年,除小部分是由于屈光间质的曲率异常造成的,大多数是由于眼轴变长造成的轴性近视。就像孩子的身高不会变矮,眼轴变长了也不会再缩短。近视的孩子可以通过拉近视物距离,起到增加注视角度,扩大视觉效果的目的,使视网膜上的物像放大,因而看近时清楚,看远时模糊。因此,由于眼轴增长引起的轴性近视一旦发生,眼轴长度就不会减少,在目前的医疗技术条件下,近视不能治愈!家长了解了这些知识,也就拥有了“火眼金睛”,能识别出真正科学有效的防控近视方法。
但是如果孩子是调节性近视(老百姓常说的“假性近视”),是可以恢复的。虽然在目前医疗技术条件下近视无法治愈,但是近视是可防、可控的。我们仍然需要努力控制近视,延缓近视度数的进展和眼轴长度的增长,降低发展成为高度近视的可能,避免带来视力损害。
4.学龄前儿童多久做一次视力检查合适?
由于学龄前儿童年龄小,常常不能准确地表达看不清楚的感受,导致家长很难发现孩子的视力问题。因此,给孩子定期做视力检查是早期发现学龄前儿童近视或其他眼病的最重要而又简单、有效的方法。理想状态下正常出生的宝宝,应该在6个月时到医院进行屈光筛查。
如果宝宝屈光状态正常,可以每隔6~12个月做定期检查;3岁以上小朋友应该跟着爸爸妈妈学会辨认视力表,每6~12个月定期检查视力和屈光度。家长要把孩子每次的视力和验光结果保存好,根据时间建立孩子专属的屈光发育档案,这对于及早发现近视、弱视等眼病尤为重要。
5.为什么要建立屈光发育档案?
儿童的眼睛处于快速发育的阶段。建立屈光发育档案之后,能更好地了解眼屈光状态的发展趋势,对于近视可以做到早预警、早发现,为进一步的早干预、早治疗提供依据。屈光发育档案应当内容全面,每6~12个月检查一次,包括儿童的裸眼视力及矫正视力、屈光度、眼轴长度、角膜曲率和眼底情况等,记录近视家族史。屈光度检查建议在睫状肌麻痹后进行,即通常讲的散瞳验光。近视儿童还必须定期检查眼底,防止眼底病变带来的视力损害。同时有其他情况的儿童,还应增加相应的检查项目,如有斜视、屈光参差应该检查立体视功能等。
建立屈光发育档案应该从学龄前儿童开始,便于准确地了解学龄前儿童的眼部发育情况,依据情况的不同分档制定近视预防策略,譬如个性化建议远视储备低的儿童增加户外活动的时间。
6.散瞳验光对眼睛有危害吗?
散瞳验光的专业说法为睫状肌麻痹验光,它能够使睫状肌放松,消除调节痉挛,使验光结果更客观、真实地反映出孩子眼睛的度数,是国际公认的诊断近视的金标准。建议12岁以下,尤其是初次验光,或有远视、斜弱视和较大散光的儿童一定要进行散瞳验光 。常用的睫状肌麻痹药物有1%阿托品眼膏或凝胶(即“慢散”)、1%盐酸环喷托酯滴眼液和复方托吡卡胺滴眼液(即“快散”)。
在医生指导下散瞳很少引起不良反应。散瞳后孩子有怕光的现象,这是由于散瞳后瞳孔扩大,进入眼内的光线增多了,刺激增强。散瞳后孩子会出现视物不清,是由于睫状肌麻痹。出现这种情况时,家长不用过分担心,当药效逐渐消失,这些症状就会慢慢减轻直至恢复正常。
家长应了解散瞳后的一些注意事项:散瞳期间由于视近模糊,尽量避免近距离用眼,例如写作业、看书、玩电脑等。同时,由于瞳孔扩大,应避免强光刺激,尤其避免强烈的太阳光刺激,户外活动时可配戴太阳镜或遮阳帽。散瞳期间家长要看护好孩子,叮嘱孩子不要追跑打闹,以免摔伤。
6.什么是远视储备,正常的远视储备是多少?
新生儿的眼球较小,眼轴长度并未达到成人水平。此时新生儿的双眼处于远视状态,这是生理性远视,也称之为“远视储备”。而后随着生长发育,眼睛的远视度数逐渐降低而趋于正视。随着现代化生活方式的改变,儿童青少年近距离用眼时间长、负荷重,长此以往导致孩子“远视储备”的过早消耗,最终导致近视等问题出现。
举个简单的例子,如果一个孩子的视力检测为5.0(即1.0),散瞳验光的结果是+50度甚至+100度,就是说远视50度甚至远视100度,那幺这个孩子离近视就还有一段发展空间。但是如果散瞳验光的结果为“0”,说明已经没有远视的余量储备了,再往下发展就是近视了。当然并不是远视储备量越高越好,每个年龄孩子的远视储备量可以参考下表:如4∼5岁的儿童生理屈光度为150∼200度远视,则有150∼200度的远视储备,如果此年龄段儿童的生理屈光度只有50度远视,意味着其远视储备消耗过多,有可能较早出现近视。
7.怎样保护孩子的远视储备?
家长应该树立在学龄前期即开始预防近视的理念,不要等到孩子真的近视了才去采取措施。正如前面介绍,将近视防控的“关口”前移到幼儿园,保障每天不少于2小时的户外活动,就是一种有效的为孩子保留合适远视储备量的方法。另外,孩子小时很难注意自己的用眼姿势,如果家长又不注意及时纠正,长此以往孩子很容易养成错误的用眼行为。用眼距离太近、姿势不良,都可能使近视发生的危险增加。
建议家长培养孩子正确的用眼习惯和姿势,做到“三个一”,即眼睛离书本一尺、胸部离桌缘一个拳头、握笔写字时手指离笔尖一寸。还应尽量减少孩子使用电子产品,一般建议孩子每次使用电子产品的时间不应超过15分钟。过度使用电子产品也会造成孩子户外活动的减少,家长应该多带着孩子在户外活动,保护孩子的远视储备。
8.睡眠对近视有什么影响?
2019年4月29日,国家卫生健康委会举办新闻发布会介绍2018年儿童青少年近视调查结果。发布会指出:据监测发现我国73%的学生每天睡眠时间不达标。睡眠时间具体对近视有哪些影响呢?对7∼18岁中小学生的调查研究发现,每天体育锻炼少、睡眠时间少和家庭作业时间长的学生中疑似近视者更多。韩国对12∼19岁青少年的调查发现,在睡眠时间大于9个小时的青少年中,近视的患病率明显少于睡眠时间少于5个小时的青少年。
另外,有研究发现睡眠质量也与近视有很大的联系。通过问卷调查评定中学生最近1个月的睡眠质量,发现近视组学生的睡眠质量明显低于非近视组。正常的昼夜节律对人类的眼睛发育有着重要作用,睡眠紊乱可能会干扰或中断控制眼球正视化生长过程的调节机制,从而导致屈光不正。
9.生活中孩子应该注意什么问题来保护视力?
每个人都是自身健康的第一责任人。家长应该从小就培养孩子爱眼护眼的意识,自觉养成良好的用眼习惯。
我们应该强化孩子的健康意识,让每个孩子都知道自己的健康自己负责,自己要保好自己的眼睛。用生动形象的方式满足孩子的好奇心,让孩子们知道眼睛的工作原理,知道什幺是近视、是怎幺发生的,进而主动关注自己眼睛的健康状况,从小养成科学的护眼习惯,掌握科学用眼护眼的健康知识。
孩子很容易受到同伴的影响,会相互模仿不好的用眼习惯。读写姿势不良,长时间近距离用眼,过度使用电子产品等问题,在孩子中比较常见。要给与孩子正面的引导,比一比谁的眼睛视力好,比一比谁的体育棒,而不是比谁的电子游戏打得好。孩子们用自身行动影响身边的小伙伴,能起到很好的作用,譬如主动向同学和家长宣传,相互交流护眼知识,督促养成健康科学的用眼习惯。让孩子遵守近视防控的各项要求,认真规范地做眼保健操,保持正确读写姿势,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和户外活动,养成良好生活方式,不熬夜、不挑食、少吃糖,自觉减少电子产品的使用。
孩子是祖国的未来,预防近视,一定要从小做起。要让孩子们从小强化健康意识、学习科学的用眼知识、养成良好的用眼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