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你会学习吗?什么是深度学习?今天给大家分享“洞见”上的一篇文章,题目叫“深度学习的干货好文,让你的学习效率提高10倍”。
我们处在一个多元信息包围的世界,每天都会接受到最新的信。行业发展的信息,当下正在发生的事,你已经不用担心自己不知道了。因为朋友圈、各种学习平台都会向你推送。所以我们这个时候缺乏的是:筛选可靠、有用信息的能力。
我们现在接触知识的难度越来越低,可我们还是日渐的变得焦虑,好像我们每天不学习就要立即被这个世界抛弃。
于是,我们每天都要进行一点输入式阅读:或听书,或加入各种学习群,或在线购买学习课程进行学习。不可否认,这些学习方式是必要的,它是我们了解信息最为快捷、有效的途径。但是这种学习只是浅层次的学习,而不是深度学习。
文中开头列举了胡适的英语老师王云五先生自学英语写作的例子,原文如下:
这个例子启发了我对阅读和写作另一个层面的思考:
第一,对于英语学习,我们一直在学,但是很难做到用英文写作的地步。原来我们的英文学习只是浅层次的,对英语学习的更深层次的学习,是往返于阅读、翻译、再阅读、再还原这一反复过程;
第二、不论是中文写作,还是英文写作,我们阅读到的文本只是一个母本,通过这个母本,带入自己的学识、思考和阅历,按照文中提到罗振宇的观点,进行“缝合”。“因为真正的学习就像缝扣子,把新知识接到原有的知识结构中。”
领悟这个关于知识缝合的观点非常有用。比如我写读书笔记正是这样一个知识缝合的过程。我写第一篇读书笔记《“百岁人生”不是科幻而是事实 ——“百岁人生”中的五大主题帮助你重设人生》,更多的是复述和搬运,没有完全将书中的知识缝进自己的知识结构中;到写第二篇、第三篇、第四篇读书笔记:《活色生香的世界如何链接文字世界——读舒明月〈大师们的写作课 好文笔是读出来的〉》上、中、下三篇,我渐渐领悟并运用了这个缝合的过程。
也就是按照文中所指明的:“获取高质量知识+深度缝合新知识”,再用自己的语言或者文字去教授他人,才是深度学习之道。
02
以前我对于专业上的问题,如果搞不清楚就买书来读,读前沿文章,但是很快我发现过一段时间就忘了,那些看到过的知识并没有在我的大脑中留下深刻的印象,那是因为它们都没有转化为我自己的知识,也就是说,我并没有具备知识缝合的能力:用已有知识的去解释新知识的能力。
正是这个困惑的、困难的过程,触发我继续寻找阅读方法,改善我的学习效果。这个改善的方法就是高质量地输出。
何为高质量输出?文中提到罗振宇老师每天写五篇阅读心得,不用长篇大论,有多短短几个词就行。
文中指出,“有了自己的东西之后,便一定要“教授”出去,“教授”和“缝合”会相互形成巩固和循环。”
先缝合知识、再教授出去,才能形成知识体系和知识结构的闭环。
写作是“教授”的方式之一,其次还有演讲,“教授”的过程进一步缝合了写与说的两个环节。在自媒体时代,这个过程是否做得好主要通过读者来反映。但是我们也并非被动的,通过读者的反馈,我们会不断的迭代这一过程。
03
如何改进我们的的学习,文中给出了的答案:
1. 尽可能地获取并亲自啃读一手知识。
2. 尽可能用自己的话把所学知识写出来。
3. 反思生活。
回到我们最开始提到的,我们接触到的更多的是二手知识和碎片化的知识,因为大家感到没有时间去阅读第一手知识。第一手知识之所以重要是因为它直达要旨,尽管啃起来比较吃力,但是你一旦掌握了那些知识就能直接转化为自己的知识,为我所用了。
通过深度的学习,用自己的话把知识写出来,这一个过程就是缝合的过程,这个过程是独一无二的,因为你是带着你的个人经历、你的知识背景在进行创作。
当你完成上面两个步骤的时候,你也在反思生活了,你会发现你的认知得到很大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