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白天因为给车子上拍照跑了一天,确实觉得很累了,所以写的短一些吧。
今天继续阅读周岭老师的《认知觉醒》,核心的知识点是“深度学习”。
学习金字塔
什么样的学习,才算得上是深度学习?这个定义需要从“学习金字塔”开始说起。
“学习金字塔”是美国学者埃德加戴尔于1946年提出的,根据他的实验报告,按照不用学习形式对于学习内容的平均留存率,将我们日常的学习分为主动学习和被动学习两个 层次。
被动学习的形式按照平均留存率从低到高的排列是:
听讲、阅读、试听、演示。
这些活动对学习内容的平均留存率为5%,10%,20%,30%。
主动学习的形式按照平均留存率从低到高的排列是:
讨论、实践、讲授他人。
这些活动对学习内容的平均留存率为50%,75%,90%。
通过这张图,也许你已经可以直观的看出什么是深度学习了。
越是学习难度大,越是学习内容平均留存率高的学习,就越属于深度学习。
看完这个图,我谈谈自己的一些认识。
首先,听讲不属于深度学习。因此,虽然我们报了很多网课,一年听樊登读书300本,仅仅都属于最浅的学习形式。
其次,阅读是我们一直大力提倡的,如今大家都在晒一年阅读100本或者一年看了300本书,我也一直追求一个月看4本书的目标。但我很快就发现,即使看过了一本书,不要说以后你能想起来用得上了,甚至是刚看完准备写阅读笔记,就发现基本上记不得什么了,笔记也就无从写起。
现在就可以很明白原因了,因为阅读的知识留存率仅仅只有10%,仍然属于浅度的学习。
那么,这里要说明一点,那些听知识音频和阅读后进步非常快的人,关键就在于人家不仅仅是倾听和阅读,而是在学习后做了很多后续的动作。
比如:画了思维导图(不仅仅是列了目录框架),写了笔记(不是仅仅摘抄金句),并且自己去实践,甚至把自己的所学教授分享给大家。
也就是说,这些牛人把位于浅层的学习模式—阅读,升级成了深度学习的模式。
阅读金字塔
根据“学习金字塔”的形式,周岭老师又创造了一个“阅读金字塔”。
如图,从浅到深依次为:听书、自己读书、自己读书+摘抄金句、自己读书+思维导图/读书笔记、自己读书+践行操练、自己读书+践行操练+输出教授。
那么以后到底怎么去阅读,我想我们都应该比较清楚了。
最后分享一个我自己的经历。
前一段时间,在一位热心的朋友介绍下,我参加了一个有点知名的讲师的“X姐梦想领读书”训练营。参加的目的是因为看到他们的宣传是20天阅读20本书,所以我想学学究竟一天看一本书是如何做到的。
交了钱入了群后,第一本书是阅读《刻意练习》,然后也同时学习他们的阅读方法。
于是乎,我发现这哪里是阅读?他们的方式是这样的:
书的类型是唯一的,即工具类书籍。
通过阅读书的封面和目录掌握书的大致框架,通过看相关的书评理解书的大致内容。
听X姐的语音讲书,学习书的内容。
自己快速翻书,是的不是读书,因为你读不完,是翻书,找出固定模式的九个问题的答案。
最后,在第二天的群里进行复盘,就是有人问:这本书的主题是什么?然后大家回到:刻意练习。
一本书读完了,用时两天。
在我自己看完《刻意练习》后,我果断退了,因为我实在觉得阅读不应该是这样的,而且听某姐的讲书听得我要睡着。
周岭老师的这本《认知觉醒》我这是第三遍阅读了,最近几天我也写了几篇读书笔记分享出来。
并且我觉得这几天的写笔记,让我自己的思想上都开始有了点改变,变得要改变模糊的状态,一点一点清晰起来了。
我自认为这才是深度的学习,因此也希望你一起学会深度学习吧。
最后,说了少写点,怎么又写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