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年以前在大学的时候看《廊桥遗梦》,看了个开头放弃了。
多年后的某个晚上,心心念念的一些经典还没仔细欣赏,其中包括这部《廊桥遗梦》。前半部分依然有些无聊,一点点欣赏完才知道它为何经典。
这是一个爱情故事,一个是居无定所、漂泊世界的摄影师,一个是美国普通农场家庭的家庭主妇。四天的时间,经历相识、相知、相离。一场浓烈的爱情,竟成为男女主余生情感与生活的支柱。
电影一开始的时候,我一直在探查它为何是一部经典之作。说实话,第一眼见着两人相遇,我就琢磨着这可是一个俗套的故事啊,基本上能猜到,四天的时间里两人会发生点啥,而后因为没有双宿双飞,这份感情就成为两人心中挥之不去的魔咒。当然,后面我的看法自然是改观了,并且确实被男女主角的感情震撼到了。当然这种情感的震撼也包括对女主人物性格的进一步了解。
女主是位意大利姑娘,二战后跟着丈夫来到了美国农场【这里稍微提一下,意大利是二战的战败国,战争结束后不少意大利姑娘跟着美国大兵来到了美国,这些意大利姑娘对美国有自己的幻想,可是幻想终究是幻想,跟现实少不了有出入。对电影中的女主来说,出入估计不小】。电影一开始就交代清楚了女主的日常生活和情绪状态。女主和丈夫育有两个孩子,大的17岁,小的16岁,老公勤奋、忠厚、老实、干净。女主的日常生活就是照顾一家人以及自家菜园种的那些个吃的、农场的作物。女主的情绪状态很差,可以看出她对日复一日的生活产生了巨大的焦灼感,她迫不及待的希望孩子和老公赶紧去市集,好让自己清净清净。
在女主这种情绪状态下,男主的出现拨动了女主的某根弦。周游世界、无牵无挂、自由自在,这毫无疑问应该是女主年轻时曾经向往的一种生活,起码是生活的一部分。如果只是指路而没有带路当然就没有后面的故事。女主给男主带路,在车里一起聊,一起抽烟,借机观察男主,巧的是聊到了女主的家乡,更巧的是男主居然知道这地儿,而男主路过此地因为风景迷人便在小镇逗留的行为把女主给震了一下,女主对生活和性格如此具有浪漫主义的男主着实好奇起来。
然后到了麦迪逊桥,很明显,女主已经对男主特别感兴趣了,在桥的缝隙里偷看就能说明。如果说这时候感情还未上升到某种程度,那么当天晚上的聊天就彻底打开了女主的心扉。男主简直是个ladykiller,绅士、懂女人心、还会用自己写的文字安慰女人。
本来我一直以为在这段感情中,女主比较主动,男主一直顺手推舟,甚至我也跟女主一起怀疑,男主只是很简单地说让女主跟她一起走,并非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直到男主说出『This kind of certainty comes just once in a lifetime』,后来男主站在雨中等女主,更是说明男主用情之深至少不低于女主。当然最泪奔也是整个电影中最精彩的地方是雨中十字路口那场戏。
回顾了一遍电影,回过头来再看,何以动人?俗套的框架(中年出轨)生出一份令人动容的情。因了一个真字,一份跨越时间的『真』,如果没有男女主后半辈子对这份情的相守也就没有了所谓的『永恒』,转瞬即逝的情随处可见,我们也不会为之动容。
我想,这尘世中的大部分人,恐怕没几个能遇上那种真情,于是向往之,观影之中无不泪洒屏幕。
道德部分就不讨论了,道德都是用来约束俗人的...别打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