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地大物博的祖国脚下,有一处风景最令我动心,那就是有世界文化遗产著称的苏州园林。身处其中,目光紧紧盯着充满艺术气息的设计,不由得感叹园林建筑的精妙。在随处皆风景的园林里,我只想将一切镌刻在记忆里,定格为永恒。事实上,我十分相信风景带给人的积极力量。我深信,任何时候将它们从记忆里翻出来,都会成为一种治愈。自然的壮阔,会给人一种能够包容万物的感觉,也能让人忘却眼前的烦恼。
让我久久移不开眼的,还有园林内的一切创意,它们启发我创新的重要性。你会发现,你路过的一排窗子,每个竟然都有微妙的差异,具有独特的设计美学。就像那句熟悉的话所说:“世界上没有两片相同的叶子。”窗子就像个体,各自绽放独一无二的美丽。在这样的靓丽风景下,每向前走几步,都好像打开了神话中的潘多拉魔盒,但里面没有苦难也没有灾难,而是充满生命中的惊喜。你永远不知道,下一个窗子是什么形状,因为几乎每个都不一样。在我看来,这也是生命妙曼的地方。处处充满神秘感,也潜藏着宝藏和惊喜。我觉得这片风景最大的魅力,在于一切都有待挖掘。
走在园林里,处处充满实实在在的风景,你可以看到一抹生机勃勃的绿色,一抹娇艳的粉红盎然伫立在枝头;看见一片古老的围墙透露着岁月的痕迹;看见一张红色的大门彰显着中国建筑独有的庄重和喜庆;看见一池与荷花做伴的清水。但园林又不只有风景,还有引人入胜的故事。在一次游览中,导游为我们缓缓讲述着园林的历史。那时我意识到,原来不仅仅是风光富有魅力,还有那些从园林展开的故事,成就了流传千古的佳话。
据说,苏州园林的历史可追溯到春秋时期吴王的园囿,在这漫长的历史中,曾衍生出无数的经典传奇。园林里的古典名园狮子林里,有个叫立雪堂的景点。它的由来和程门立雪的典故息息相关。杨时和游酢是程颐的学生,一次去找老师请教问题,却发现老师在午睡。出于对老师发自内心的尊敬,他们忍着蔼蔼白雪的寒冬凛气,一直等到老师小憩醒来,才说明来意。自从我接触这个故事时,便深深被他们尊师重道的精神所打动。也立志向他们学习,对无私奉献的老师们充满敬意。所以立雪堂在我看来并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名字,而是富有深意。启迪我们一定要注意传承过去的优良传统,尊重教授我们知识、关怀我们成长的老师。
走在立雪堂中,也能看到一对显眼的对联,上面写着:苍松翠竹真佳容,明月清风是故人。当时我并不理解里面的意思,听了导游的解读,才感悟到,原来园林里处处都是玄机,也处处能学到东西。这副对联的意思是人要懂得欣赏自然。从书里,我们就能了解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内容。但从川流不息的汽车中,从挡住阳光的高楼大厦中,从不停弹跳出来的手机消息中,我们已经被现代化包围,甚至距离自然越来越远。于是,理解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真正含义,常常无法想象。直到我在苏州园林中,看到人们眼中真正流露出对自然的欣赏,对景物由内而外的探索心,我才明白,原来面对自然,要用怎样的举止和心态。这些美丽的景色,这里的一草一木,一方面接受着大自然的涵养,另一方面又少不了园丁的悉心照料,还有当初建筑师刻意精心的规划。如今,呈现出一片祥和的景象,都要感谢自然和人类的共同努力。我甚至会想象,园林里的各种植物如果像童话里一样可以说话,也有感情。它们一定会欢欣雀跃地和自己的伙伴交流,分享被人们欣赏的快乐。也会为自己发挥了美的价值而骄傲。所以,我们不但要以欣赏的眼光看待别人,也要同等看待自然的花花草草和一切事物。
拙政园的景色也迷人万分,其中一个叫小沧浪的景点,反映了屈原与渔父对歌的故事。屈原曾经因为得罪楚怀王而被放逐,渔夫问他原因,屈原说出了那句流传千古的话:“世人皆浊吾独清,世人皆醉吾独醒。”渔夫听了以后,便用歌谣安慰屈原:“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我也是经过这个故事,更深入的了解了屈原这个历史人物。他最后选择跳江,并不是因为不理智,反而是因为过于清醒。我对他的勇敢充满敬畏,也相信路过小沧浪的人们,会被屈原的英勇精神所打动。“清风明月本无价,近水远山皆有情。”这副刻在苏州名园沧浪亭石柱上的楹联,体现出一种高尚品质、一种真情,成就了沧浪亭的一道美景。
苏州园林已经是人们公认的名胜古迹,它的美并不缺少认可,园里所到之处都会是拍照的绝佳美景。但里面更美的,是人与自然共同打造的景象,是将那些品质高尚的人物风采凝结在园林景点的名字里。因此,园林不仅带给我们美的熏陶,还承载着传承美好品质的愿望。
这才是它能流传至今的秘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