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重申明:原创不易,文责自负
《兰台别记》(十)解读《平原道中见牧豕者》背后的历史真相。
一篇空白几度秋,行人江水困瓜州。
孤船朽木济沧海,垂钓太翁浊酒愁。
有一首诗在《平原县志》中记载很奇特,万历版没见记载,而乾隆版县志中只是记载一个题目,没见内容,题目《平原道中见牧豕者》,无内容。
这首诗也很容易在网络找到,就是作者路过平原时看到一个放养猪的而感,写的一首诗。
《平原道中见牧豕者》 明代湖广副使尹嘉宾(江阴)
天门室宿郁如虹,海上萧条牧豕翁。
会得平津开阁意,一竿寒日野田中。
先看作者的历史资料
作者:尹嘉宾(1573—1622)字孔昭,号澹如,明代常州府江阴人,生于万历元年癸酉(1573)十一月十七日。由廪生中式万历三十七年己酉(1609)乡试一名举人,时年三十七岁于万历三十八年(即1610年)进士,授吏部观政,后丁忧。万历四十一年(1613)中书舍人,万历四十六年(即1618年,)兵部郎中,(同年努尔哈赤宣誓反明)曾言:东事亟,募兵海上,慨然有登白山渡黑水之思。旋陞湖广提学副使,天启二年(年1622年)卒于官,虚年五十一。工诗,兼擅书法,有《焚馀集》。
万历版的《平原县志》形成时间比这首诗早十几年,没有收入其中,可以理解。乾隆版《平原县志》只是收入一个题目,并没有记载内容,可以是更多考虑是清代的“文字狱”。编纂人清代知县黄怀祖是溧阳人,应当对明末江阴进士尹嘉宾很熟,毕竟两地很近。不记载内容,只能说这首诗的内容有特定时间特殊事件,并且与大清前期在东北的后金有关系。先读诗,从中分解原意
天门室宿郁如虹,海上萧条牧豕翁。
会得平津开阁意,一竿寒日野田中。
首联,“室宿”: 室火猪,北方玄武第6宿, 室火猪,即室宿. 从天象学指在十月中旬时,出现在南方天空水瓶座与南鱼座正上方,形成大长方形的四颗星。又名“清庙”、“玄宫”,古代认为此宿的出现,代表要修造房屋,面对严寒的冬天。这种天象有一语双关之意。
颔联中“牧豕翁”:典故:公孙牧豕、牧豕海上,后因西汉武帝时封公孙弘为“平津侯”,故称平津牧豕。是说国家很难再找到像西汉公孙弘这样的宰相了。
颈联中“平津”,指的公孙弘,“开阁”在丞相府邸建起宾客之馆,广纳天下贤才参与国事的商议。即在讽刺当朝内阁首辅方从哲(从万历四十二至万历四十八年任首辅)无能, 单独执政,内阁无人,没有广招贤才。万历四十六年推荐“无能”杨镐他为兵部右侍郎,前去担任经略辽东,第二年(即1619)二月与兵部尚书黄嘉宾,催促杨镐分四路出兵,兵科给事中赵兴邦用红旗督战,造成“萨尔浒之战”的惨败。后世论事者称明朝的灭亡,实际上由神宗酿成,而方从哲是罪魁祸首。
尾联“寒日”,与首句“室宿.”有对照,都是指出时间在冬季,也暗示大明王朝已经开始进入衰弱、残酷寒冬期。“野田”,一语双关,即指作者自己在平原道的野地之中,也暗示作副使者由“兵部郎中”迁“湖广提学副使”,被朝廷中“齐浙楚”三派排挤“东林党”出京畿到地方做官,远离了权利中心。
这首诗浅析:在初冬时节,作者升迁湖广提学副使的途中,路过平原,见牧豕者,从天象开始下笔,转入明万历朝廷人才缺乏,政局混乱,在东北对后金作战中出现攻守逆转的败局,而作者无力报效国家。
再深点说,是作者对“萨尔浒”之战的初期敌我实力判断以及后金的攻守布局有自己深入的看法,但是不被“掌局”者采纳,败局难改。此战也成为后来清王朝历任帝王认可的“定国之战”的结论。虽在清“康乾盛世”之光环下,但文字狱也是层出不穷,所以乾隆版《平原县志》在选入此诗后,又怕引来不测的“文字狱”,所以没记载内容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