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起,高声朗诵《孟子.万章章句上下》,对于伊尹这位古圣先贤那种“以天下为己任!”的使命感颇有感触,如果说伯夷是古圣先贤的清流,饿死首阳山下,创造了“饿死事小失节事大”的典故,对后世人的气节起了很大作用。那么伊尹就完全不一样,不管是天下太平还是太下大乱,只要天下有一个人没有享受尧舜德治的恩惠与好处,他就认为是自己的责任,他有使命唤醒天下人向往尧舜之治之道的觉悟!
原文如下:
伊尹曰:‘何事非君?何使非民?’治亦进,乱亦进,曰: ‘天之生斯民也,使先知觉后知,使先觉觉后觉。予,天民之先觉者也。予将以此道觉此民也。’思天下之民匹夫匹妇有不与被尧舜之泽者,若己推而内之沟中——其自任以天下之重也。
大意是:
伊尹说:‘任何君主都可以侍奉?任何百姓都可以使唤?’所 以,天下太平他做官,天下混乱他也做官。他说;‘上天养育这这么多百姓,就是要让先知的人来开导那些后知的人,让先觉的人来开导那些后觉 的人。我就是这些人中先知先觉的人,我要开导这些后知后觉的人.’他认为天下的百姓中,只要有一个普通男子或普通妇女没有承受到尧舜的恩泽,就好像是他自己把他们推进山沟之中去了一样--这就是他以挑起天下的重担为己任的态度与决心。
个人看法:
伊尹是商汤王的开国元勋,他出生在奴隶之家,伊尹自幼聪明好学,耕于有莘国之野,但却乐尧舜之道,既掌握了烹调技术,号称中华厨师之祖,又深懂治国之道,他研究了三皇五帝和大禹王这些贤明君王的施政之道而远近闻名。商汤王求贤若渴三番五次去请他,但有莘国国君不答应,商汤只好娶有莘王的女儿为妃。于是,伊挚便以陪嫁奴隶的身份来到汤王身边。
他辅佐商汤灭夏建立了商王朝。伊尹被商汤尊为“阿衡”即宰相。商建国初,伊尹总结海内万邦存亡的教训,制订出君臣之间的关系准则。汤去世后,他又历佐汤子外丙、中壬两王。中壬后,汤之孙太甲继位,因太甲不理国政,破坏了商汤之法制德行,伊尹将他放逐,囚禁于桐,自摄行政当国。太甲居桐三年,悔过自新,伊尹还政于太甲。太甲死后,伊尹作《太甲训》三篇,并尊太甲为“中宗”。
从伊尹的一生来分析,伊尹是古代宰相的典范!同时也是象征大公司CEO(高级职业经理人)的典范。有一种说法指伊尹囚禁太甲于桐是政变,是想取而代之,我不认同这种说法,为什么?因为伊尹是商汤王的开国元勋,太甲是商汤王的曾孙,太甲当政,伊尹年事已高,一个年龄超过60-70岁以上的人,他的欲望和野心与30-40岁完全不一样的,这是自然规律决定的。最关键的是伊尹从小研究三皇五帝等古圣先贤的治国之道,崇尚尧舜的理念,作位奴隶出生的伊尹,当然知道贵族与奴隶的等级次序,如果要篡位,这么大年龄置一生践行的核心价值观与使命于不顾,是不可以想象的。
反之,如果排除伊尹篡位夺权的可能,伊尹辅佐商汤打天下,同时辅佐商汤之后三位国君,并将太甲改造成一代贤君,基于这个事实,伊尹就是一个伟大人格的领导人,在这个过程中,他尽到了自己的本分,尽到了做辅国大臣的使命!伊尹得到孔子的传颂与褒奖,也是理所应当的。伊尹这种不管天下太平,还是天下大乱,都不顾一切的用心做官,希望通过自己的力量,以先知影响后知,先觉影响后觉,让全天下的老百姓都能够享受到尧舜之道的恩泽。伊尹的这种思想这种作为,对孔子之后的儒家知识分子产生重大影响,从此“以天下为己任”成了儒者们义不容辞的担当与追求。这就是圣之任者-伊尹,《孟子.万章章句》关于伊尹的评价这段话也是“先知先觉,后知后觉”著名典故的来源。
余超林早读《孟子》感言集之70:伊尹-圣之任者
2018-8-2于上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