判断一个孩子长得好不好,不仅仅要看身高、体重等生长指标,还要看他更方面能力发育得如何,而发育则主要是指宝宝运动、语言、认知、社会性、心理和行为等各方面能力的发展,上一期节目我们讲过了运动和语言,今天这一期我们继续来讲讲其他几方面能力的发育。
首先我们来说说认知,其实认知就是一个人认识世界的过程,这个过程一定是在家长的带动下完成的,所以家长的意识和引导决定了孩子的认知。
例如,家长如果很喜欢动物,经常带孩子去动物园,那么孩子对动物的兴趣就一定比别的孩子高。
另外,孩子的潜意识跟家人的生活习惯也特别相关,再说个例子,有个孩子特别喜欢扫把和簸箕,一回家就要玩这个,到别人家也会到处找,后来才知道原来是家长总是当着孩子的面拿着个收拾屋子,孩子就会觉得大人总用的东西我也要用,大人总做的事我也觉得好玩。
所以说,家长想让孩子获得什么样的认知,大人的意识很重要,而不是靠说教,不是你想让他认知太空,但你自己对太空并不感兴趣,甚至一无所知,也不带他去了解,那孩子怎么会认知太空呢。
想要孩子的认知能力获得很好的发展,家长不能只停留在意识层面,还要带着孩子多出去见世面,多去做。
很多家长往往在孩子的认知学习方面有误区,例如学钢琴就要考级,学画画就一定要画的特别好,别人家孩子学的才艺我们的孩子也都要学,还要学的比别人好,其实不是这样的,我们家长要尽可能给孩子提供更多的机会去尝试不同的方向,孩子不喜欢的不要逼着他学,孩子喜欢的就尽可能给他更多的机会去继续学习。在这个过程中,你慢慢就会发现孩子在一种或两种技能中超越了他这个年龄正常的水平,这很可能就是孩子的兴趣点或是有优势的地方,也是家长要培养的方向。
我们家长在孩子认知学习的过程中,要充当的角色是伯乐,而不是老师,更不是管理者。孩子的特长和优势不是我们培养出来的,一定是孩子自己首先喜欢的,我们在一定范围内发展他的特长,维持他对这件事的兴趣和热情,从而产生主观能动性,他在这方面才会学得更好做得更好。
例如,有的孩子喜欢玩游戏,而且还玩的特别好,家长要做的不是极力阻止,也不是任意放纵,而是在一定的原则下让他去发展兴趣爱好。这个原则就是界限,不能说因为游戏玩的好连学都不上了,那肯定就跑偏了。但家长也不要过度限制,因为他的爱好很可能最终成为他从事的专业,并在这方面获得很大的成功。
在这个过程中,家长也要保持一种良好的心态,因为孩子的爱好和特长,很可能和你预期的不一样,游戏玩得好的孩子,学习成绩肯定考不上状元,我们家长也要明白孩子今后的发展不一定是跟他的成绩相挂钩的。当他遇到他喜欢的,真正愿意做的事情时,他会非常努力地去学习去钻研,并且在这方面获得成就。
孩子的社会性跟认知有一定的关系,家长带孩子出去见得多才能识得广,见人也是这个道理。孩子的社会性其实就是孩子认识社会、适应社会的能力,这里的“社会”更多的指的就是人,除了家人以外的人。
经常有家长说自己的孩子怕生,见人恐惧,还有的家长说孩子总是窝里横、蔫土匪,在家特闹腾,出去却成受气包,其实这些都是因为孩子与社会接壤的不够好。
为什么会不好?绝大多数原因都是家长从小带孩子出去的少,有的家长可能会反对说“我们每天都带孩子出去玩两三个小时呢!”但其实你可能每天去的都是同样的地方,见同样的人,做同样的几件事,有些家长甚至还会特意躲着别的孩子,因为怕自己的孩子被别的孩子打,或是怕被传染感冒之类的。其实这些做法都会限制孩子社会性的发展。
真正的带孩子出去长见识,是让他去不同的环境、见不同的人、尝试做不同的事情。孩子一开始可能会害怕会退缩,家长要做是给与他安全感,并跟他一起去尝试。例如孩子害怕去人多的超市,家长可以搂住孩子,告诉他“搂着妈妈,不怕!”经历几次之后,家长就会发现,孩子搂着你的小手逐渐放松了,慢慢的甚至领着走就可以了,其实孩子的社会性就是这样逐渐锻炼出来的。
家长一定要明白,无论我们的社会有什么问题或是存在什么缺陷,只要孩子要在这个社会环境中生存,就必须让他学会用正确的方式去与人相处,适应社会,而不是让世界适应孩子。
最后我们再说说孩子心理和行为的发展,其实这两方面与认知和社会性一样,孩子的心理受家人心理状态的影响,同样孩子的行为也与家人的行为密切相关。
我们常说孩子是家长的一面镜子,你做什么他就跟着做什么,所以说,你想让孩子成为什么样的人,你首先就要改变自己成为那样的人。
当然孩子不是一个家长的,从孩子出生,主要是在爸爸妈妈这个小家,然后才逐渐加入老人变成大家,最后再进入社会。他表现出来的行为举止是来自全家人的影响,然后随着逐渐长大再慢慢延伸为社会行为,但父母的行为对孩子的影响最大。
如果我们家长遇事容易大惊小怪、爱嚷嚷或是生活懒散,那孩子也会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但很多时候家长明知道自己的缺点,却希望孩子永远在自己的缺点之外,希望他不要学,但可能吗?
正确的做法是什么?就是首先家长要做好表率,当孩子出现问题时,反思自己或家人是否存在这样的问题,然后积极改正,进而才能去影响孩子的心理和行为。
如果家长发现孩子最近爱嚷嚷,一定要反思自己或家人是不是最近也爱嚷嚷,并且通过这样的方式达到了自己的目的,很多时候家长自己不觉得,但是经过反思慢慢会发觉自己行上的问题,家长只有积极地改变自己,才能使还在在今后的成长过程中长得更好。
总结来说,我们想要孩子长得好,并不简简单单的是让他的身体长得好,更重要的是各方面能力的正常发育。在养育宝宝的过程中,我们家长和家人不要把自己游离在外,因为从宝宝出生开始,我们家长的言行举止就潜移默化的在影响着孩子,他们与家长要么特别相似,要么存在极大反差。家长某一方面的行为习惯,孩子要么特别喜欢,要么就特别讨厌。
如果家长特别暴躁,孩子要么特别懦弱,要么也一样暴躁,很少有特别平和的孩子。反之,如果一个孩子特别平和,那么他的家庭环境一定不会特别暴躁,因为每一个孩子都是受到家人潜移默化的影响的。
【今日小结】
1.想要促进孩子认知能力的发展,家长首先要尽可能给宝宝提供丰富多样的环境,带他多去尝试各种各样的兴趣爱好,慢慢的家长会发现孩子在某一方面特别有兴趣,甚至很快就能超越同龄人的水平,家长可以有原则地在这方面培养宝宝,使之成为孩子受益终生的能力。
2.孩子的社会性其实就是孩子认识社会适应社会的能力,家长要做的就是尽可能多带宝宝出去见世面,在给予孩子足够安全感的前提下,陪伴他一起去经历、去尝试,在这个过程中,孩子适应社会的能力才会逐渐得到锻炼和提高。
3.孩子在心里和行为能力方面的发展,主要受家长的影响,想要把孩子培养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首先家长要做好榜样,当孩子出现问题的时候,家长要反思自己的行为是否存在问题,改正自己,与孩子一同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