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说文》中对“瘀”字的解释是“积血也”。《急就篇》中说“瘀,积血之病也”。
中医认为“瘀”不仅单单是瘀血,在这里把瘀的范围变得更广泛,只要瘀堵在体内的物质,我们都称之为瘀。无论是湿还是湿热,瘀堵的最后结果一定是产生瘀血。
《灵枢·脉度篇》说:“气之不得无行也,如水之流,如日月之行不休,故阴脉荣其脏,阳脉荣其腑,如环之无端,莫如其纪,终而复始,其流溢之气,内灌脏腑,外濡腠理。
血液则起着滋需脏腑组织的作用。血液循行在我们身体的脉络之中,在气的推动下,循环无端地滋润着五脏六腑、皮肉筋骨,给我们的身体提供营养。
瘀血重的人,面色晦暗,肤色黄褐。有的形体很瘦,多吃也不胖。并且消谷善饥,常感到饿,刚吃过一顿,没多久又饿了。有人还以为这是身体好消化好的表现。需注意,这与脾胃功能好没有关系。瘀血重的人还表现为容易忘事,情绪急躁或抑郁波动大,睡前易烦躁。此外皮肤容易瘙痒、腹部痞硬隐痛、大便颜色经常偏暗偏黑,也都属于瘀血的证状。我常常在中年妇女的人群中见到大量的瘀血表现:焦虑、脾气不好、抑郁、容易忘事。一种典型情况是东西收拾起来了,结果回头找的时候又想不起来,坚定说是别人拿的,与他人争执不下,自己火冒三丈……诸如此类的事,都与体内的淤血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