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上次我摆脱了母女关系的束缚,自由表达自己的爱恨之后,我突然发现我才能具体地认识我和母亲的关系。才能认识母亲这个人。就好比两个人总是拥抱不分彼此,是什么也看不见的。会认为她就是我,我就是她。她的就是我的,我的就是她的。
这一点非常显著地体现在我的金钱观上。按说身为独身子女的我,虽然家里会出现一些事,但是不可否认的是如我妈说的,我从来没有缺钱花的时候。但是我就是感觉自己时时刻刻都被金钱勒紧脖子,喘不过气来。就拿这次我们家买房来说,其实也没有那么紧缩。但是我看待金钱有一种畸形观念,在使用的时候更加畸形。
比如我总会认为买吃的就是可以的,如果花在体验游玩上就觉得浪费。这些年我开始重视自我成长,花钱购买课程觉得理所应当,但是也是要好长时间的心理建设。但是就会出现一些荒唐的事,比如我愿意花几百块买零食吃饭,但是花几块钱十几块尝试新事物我就认为那是浪费。我发现邢大海其实也是如此的。以他的收入其实可以自由享受生活,但是他会宁愿存起来也不愿意住得好一些。我在想这可能都源于我们的母亲当年受的生命饥饿之苦,所以吃到肚子里是可以的。其他都没什么用。(我的小姨是非常有钱的人,她愿意花几千块请大家吃饭,并且请多少次都开心,但是她觉得出门旅游就是浪费钱,去台湾一万块一个人就是非常浪费的。)
今天我坐在商场等待时,发现旁边的按摩椅。8元8分钟,12元15分钟。因为累所以上去坐。突然好奇心驱使我,为什么不试试呢?一杯奶茶的钱而已啊。为什么我就觉得奶茶这种百害而无一利的饮料不是浪费,但是我想让机器给我按摩就是浪费呢?我第一次跳出来思考这个问题,然后立刻做了一个决定:一边按摩一边思考。这真的是一个全新的体验,实在很有趣,背后,双腿,胳膊全部都被按摩到。有痛有酸,这感觉……不管好还是不好,我体验过了。下次我有自己的判断来决定到底还想不想坐了。(有趣的是,旁边一对情侣看到我躺在那十分享受,立刻也好奇地开始试试。)
晚上我跟邢大海说到我今天下午去坐了按摩椅,他马上说,在各种场合看到多次。其实他常年出差,机场一定有的。但是他也从来没有想过坐。其实他也是有一个固有观点就是那些都是浪费钱,吃喝才是正经事。(邢大海很愿意把钱花在打车到菜市场买菜)
我们都继承了我们母亲那一辈对物质的紧张,只买各种吃的,吃下去才是不浪费。我的妈妈和婆婆包括我和邢大海都有一种怪癖,宁愿吃到撑,也舍不得丢。苹果烂掉就切了再吃好的一部分。只关注“可惜”了的而不思考那能不能吃,吃撑比不吃害处还要大。这又引申到只想占有不想理解的问题上。
每次想让婆婆和我妈吃点新鲜水果比登天还难,她们舍不得。但是吃烂水果他们比谁都勤快,所谓水果不烂不吃,就是他们的通病。
再来,不打折的东西不买。我妈到现在还在为了便宜五毛一块的,从城东头买菜到城西头。买到打折的东西就好像捡到是的。殊不知回来吃不完扔掉的更浪费。殊不知我爸和她的退休费用已经可以赶上我的最高工资,足以让他们吃穿不愁。我妈那天很荒唐地说等他们老了就搬到家里最小的房子去,把大房子租掉,我真是无语,我妈一直目标是手机存二十万不动养老。难道现在想吃什么吃什么,不吃打折的东西就不是好好养身体养健康了么。他们放不下那种焦虑,只能用这种对比的“占便宜”的心态来满足自己的省钱观。
奇怪的是我开始认识到这种畸形的观念也还是我妈告诉我的,在生钧钧的时候,钧钧吃吃睡睡总有喝不完的奶。每次倒掉都觉得好可惜,刚开始我还会喝掉。但是婴儿奶粉真的很难喝,无味就会很腥。实在受不了。我妈看出我的不舍,就明确告诉我,放了一会儿的奶就必须倒掉,如果把孩子喝生病了是更大的损失,而且会有无尽的后悔。
我就奇了怪了,这一点她怎么就那么明白了。其实不是她们不懂,我觉得他们就是想用这种畸形的金钱观来宽慰心中对金钱缺乏的恐慌。买东西花钱对他们那一代人来说其实就意味着失去,并恐慌是不是失去过无法弥补。所以他们要找一种替代感来告诉自己这是合理的,这是变相地赚钱。所以,我妈他们总是不停地不停地跟我们说当年怎么样,当年他们多苦,自己只有穿旧衣才没有负罪感,才觉得自己赚了——这本来是要扔掉的,但是她们又再使用,这部分使用就是多出来的价值,就是她们赚的。
我和邢大海其实都继承了这种恐慌,虽然我们嘴巴上不耐烦不想听妈妈们的唠叨,但是这些恐慌很完整地听进脑袋里学会了。所以吃饭可以,那是吃到肚子里。买衣服就是乱花钱,住的地方能睡就行,其他也不是很讲究品质。我们两其实都一直把自己活在六零年代。
反过来畸形的是对孩子的教育观。比如我爸会奇怪怎么会有人花十几万把孩子送到我们学校来。一个孩子的教育需要花这么多钱?他也对外国语学校一年十几万的学费匪夷所思,那上一个基础教育不是要几十万上百万?教育值这么多钱?某天我和我的美甲师姑娘也在聊这个问题。我说起一个幼儿园一学期大概一万多吧,她大吃一惊。接着说:我觉得没什么必要。然后说她下一步的计划是给孩子买个房子,换一辆三十万的车,然后给孩子买了好多商业保险,一年要存七八千。我回答他们的是:为什么有钱人买辆几百万的车可以,送孩子上十几年的学花钱就不可以。为什么养车一年两三万可以,给孩子上一个他们一年中很长时间都要待的幼儿园不可以?为什么把保险的钱存起来给以后的他可以,给现在的他用来教育就不可以。
是了,买车攀比很正常,养车很正常。养孩子花钱就唉声叹气,车要保养正常,孩子要奶粉教育就怨声载道。车报废了也不见抱怨他们没良心。给孩子吃吃喝喝花不了几个钱,我们却还要让他们听话,有任何违逆就哭天抹泪,不断提醒他们自己是如何辛苦把自己工资的钱拿来养他们。(我爸从小就会宠溺地嘴巴上重复,你小嘴吧嗒吧嗒一年吧嗒掉我多少钱……当然他也是抱怨一辆车各种花钱。现在倒是不怎么说钧钧了)车是自己的,自己要买的,所以怎么花钱都行。孩子不一样,孩子是独立的个体,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孩子是别人。
说远了。今天我体验了新的事物,很开心。并且我早有这个能力去体验各种新事物,只要我想,这就是我的金钱观。我想吃最新鲜的水果,我想玩最好玩的游戏,我想体验品质最高的物品,只因为我内心可以得到新的感受让自己愉悦和舒服充实。那些恐慌是他们的,不是我的。包括现在的大龄男女不婚现象,其实都有大人的恐慌一直一直逼迫着孩子,导致最后多少人为了结婚而结婚,为了生孩子而生孩子。
我的感觉我自己看见了吗?我清楚吗?可能未必。很高兴我又认识自己一点点。
我和我自己爱着这个世界,我和这个世界爱着我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