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4 无为而治的限度

一、小社会不容易发生“公地悲剧”。

人们彼此熟悉,很难特立独行,习俗制约着公共生活方式。


二、大社会很容易发生“公地悲剧”

1、随着社会变大,人口流动,特立独行的人走出乡村,进入城市。量变积累成质变,社会本质发生了变化,公地悲剧的发生概率就大大提高了。
2、小社会的瓦解源于流动性。

瓦解小社会习俗的最常见的力量是流动性。


三、“无为而治”能避免“公地悲剧”吗?

  • 司马迁写《货殖列传》的时代,大汉帝国由无数个小社会构成,公地悲剧被习俗力量挡在门外
  • 亚当斯密写《国富论》时,英国处于工业革命蓬勃发展的初期,小社会的比重依旧很大
  • 马克思写《资本论》时,引用了一段名言:

“如果有百分之二十的利润,资本就会蠢蠢欲动;如果有百分之五十的利润,资本就会冒险;如果有百分之一百的利润,资本就敢于冒绞首的危险;如果有百分之三百的利润,资本就敢于践踏人间一切法律。”

可见,瓦解小社会的另一个重要力量是:利润


四、《老子》哲学的内在矛盾

(一)《老子》的政治理念起源于最古老的小社会的生活方式

这种社会最大的特征就是稳定,缺乏流动性,是一种封闭的、自给自足的社会结构。

社会越封闭,结构越稳定

(二)《老子》哲学主张“无为而治”

这似乎在支持亚当·斯密的经济原理,听任“看不见的手”主导一切。这样做的结果必然导致人和资源自然流动。

社会越流动,破坏稳定的力量就越强。

(三)休养生息?还是高度干预?

  • 休养生息:无为而治,经济繁荣,民间流动性越来越强,社会越来越不稳定
  • 高度干预:闭关锁国,限制流动性,人心稳定,社会和谐,统治成本低

(四)临界点在哪里?

彻底的无为而治 VS 彻底的自由放任 发展到一个临界点时,就会出现各种公地悲剧。


五、要政府有什么用?

解决公地悲剧问题:警察很有必要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我一直觉得,被理解是一件奢侈的事情。 但文字呈现在这里,就是要给大家看的,无论你是善意恶意还是无意。 周遭充斥着太...
    李雯斐Caty阅读 1,066评论 0 0
  • 睡觉时间:23:30 起床时间:8:10 上午:又是躺尸 午饭:米饭 铁板豆腐 下午:银行 单词100个 字帖一页...
    Ingrid丰阅读 2,338评论 0 0
  • 北京,十月。怀柔,百泉山。 很久没有去怀柔了,很久没有出去玩了,心里有多么渴望旅行,在路上。 长假的北京,市区十分...
    忘记你_爱人阅读 3,968评论 0 2
  • 楔子+章节一:回忆 楔子 传说,创世神共有十件最完美的作品。其中八件各是8大种族之一;而另两件…… 古老神秘的万年...
    堕落于失乐园中的少女阅读 3,177评论 0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