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秋时节,夕阳斜照,天气还有些炎热。公园一处平台的南边长了两棵约围的塔松。挺拔的树杆托起数米长的枝桠把近十米的空间遮了个严严实实。向北走下五个台阶是一个长约十二米,宽约十米的小广场。广场的两边靠近塔松的内侧,栽了两排六棵芙蓉树。阳光只能在纵横交错的树枝上方肆虐,小广场上变成了人们纳凉的所在。几个老年艺人把塔松下当成展示才艺的舞台,豫剧段子在这里次递上演。好几十位观众在欣赏这免费的戏曲。
这是一个义务组合的艺术团体。一应器材自己购置,占用的是公园的场地。音响、乐器及演奏水平不逊于专业团队。
下午四点多钟,成员们陆续进场。一个稍显年轻的琴师接通电源调试设备。电源用的是电动车上的电池。板胡、梆子、笙、笛、鼓、锣师们先后入场,塔松左边成了乐师们的后台。芙蓉树间,自带小凳的观众象预约了似的坐在了台下。
芙蓉树到了开花的季节,一树橙黄。秋风没能摇曳芙蓉树的叶子,却让橙黄的花落满了场子,厚厚的象铺了一层金子在上面。开场的锣鼓响了,紧接着音箱里飘洒出优美的豫剧旋律。一位五十多岁眉清目秀的女子走到了台中央,“花木兰羞达达“就施礼拜上了。女子一袭黑色连衣裙,衬托出裸露的手臂、脸颊更洁白如雪,过分投入于角色,脸上憋出粉红来。使原本漂亮的瓜子脸更楚楚动人。一曲终了,观众礼貌地给以掌声。
银环来了,二大娘也来了。家长里短勾起了台下张大爷和李大娘的心事。张大爷退休在县城带孙子。原本习惯于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他时不时还得忙碌儿孙的饭菜。大爷感叹这年月成了免费保姆。有时出力花钱还捞不上好。大娘是来带外孙的。女儿为追求好的教育资源,租房子让她带外子。虽然花费按时供给,但她担忧的是老头子一人在家吃饭的问题。
现在生活水平提高了。人们对教育的追求上了档次。各种补习班挤占了孩子玩的时间。争夺优质教育资源难为的不只是家长,也夺去了老人们颐养天年的权力。国家倡导教育均衡,意在缩小城乡差别。但实际上城市还是优质教育资源的聚集区。城市在不断扩建学校,抽空了乡村学校中优秀的教师。条件好一些的家庭想方设法将孩子送进城里上学,建好的乡村学校成了空壳。也不知这是均衡教育资源还是浪费教育资源。
太阳西移,余辉照耀在塔松上,墨绿色的松枝在地上投射下暗影。随着“辕门外三声炮“这场文化盛宴拉下了帷幕。芙蓉树稳稳的站着,黄花依然在飘洒。国强了,民富了,人民追求幸福指数的心思更强了。而国家不正是这美丽的芙蓉树在庇荫着人民,并将花香洒向万户千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