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上给姑娘调黑芝麻糊,知道她喜欢吃干一点的,就按照平时的习惯给她加水。她看了一眼就说:“好湿啊,我要干一点的。”其实和平时一样干。
我试着换位到她的立场。发现不过是习惯性的提要求罢了,就没有搭理她。说了几次见我没有反应后,就开始吃起来,边吃边说:“原来很干啊!”早上的战争算是避免了。
后来发现换位思考这一招对于和孩子相处还是挺管用的。
早餐后陪她玩拼装玩具。到了最后一个卡扣的时候,她不能顺利的卡进去,反而把之前卡进去的全弄了出来。她嘟起嘴巴生气的说:“妈妈,你帮我拼!”见她很着急,我又试着换位去思考,她虽然着急,但其实她是完全可以做到的。于是对她说:“你其实可以做到,先把前面几个往前移一点,留出更多空间,就比较容易卡进去了。”“不!你帮我弄。”她还在自己的情绪里。
我看着她,因为换位思考,自己就不会受她的情绪影响。继续对她说:“我不愿意帮你,是因为我知道你自己能做到,遇到困难的时候不退宿,也是一种好习惯。我是希望你养成好的习惯。”因为讲的很真诚,没有带不耐烦的责备的情绪。她拿起玩具,很容易的就拼上了。
换位思考最大的好处是不会被对方情绪影响,当不带负面情绪去和孩子沟通的时候,她会更容易接纳。
之后自己用水浸泡水彩笔,想制作手指画颜料;弹电子琴,感受不同乐器的声音;陪她玩躲猫猫;自己冻牛奶雪糕等。玩的不亦乐乎。我一直在旁边看着,觉得这种自我发展的感觉真是很棒呢。如此乐此不疲。
换位思考一下,她所有的举动都是自发的,利用拥有的各种工具,思维在快乐中运转。这种主动探索的动能如果能持续一生该多好。我也希望力所能及的帮她留住这种主动探索的能量。
玩呼啦圈时,为了让她感觉到我的关注,便帮她数数,数着数着她拿出一张纸,让我帮她画五角星。如果这一次比上一次多就画五角星,如果不够数就画心形。这应该是在学习中学来的吧。我虽然不喜欢各种评价体系。但是站在她的角度想一想,能够懂得吸收自己经历的,并且用在自己的玩乐中倒也无妨。只要她乐在其中就好了。
还有很多相处的小细节,让我觉得和孩子相处比较抓狂时,不妨多换位思考。站在对方的立场一想,就没有什么不能理解的了。
或者大家都有自己的对待孩子的方式,希望能探讨,不过就是为了孩子更好的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