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绪,就是在春天的夜里,听一场无声的雨。
东汉末年,群雄并起。
此时,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挥百万之众直取荆襄,赶的刘备弃新野、走樊城、败当阳、奔夏口,势如累卵之危。
诸葛亮献计刘备,“东和孙权,共破曹操”。
由此引发了历史上著名的赤壁之战。
情绪,是压力状态下的一种心理反应。
此时诸葛亮压力山大。
他是怎么化解情绪、巧妙应对,最后赤壁一场大火,完成了刘备的华丽转身呢?
1、 举重若轻
赤壁大战前奏。
鲁肃以吊孝刘表为名,过江见刘备打探曹操虚实。
一般人在这种情况下,可能会跪着包住鲁肃大腿,哀求江东和自己结盟,共同拒曹。
诸葛亮不是这样。泰然自若,欲擒故纵,非常放松。
反倒是鲁肃受不了了,怕诸葛亮不和他们一起玩,于是哀求诸葛亮,和自己一同过江,说服孙权,共灭曹操。
PS:压力状态下首先要做的是放松,告诉自己没什么大不了的。放松情况下视野和思路才能更开阔。
2、 目标坚定
诸葛亮过江的第一幕就是舌战群儒。
东吴内部文臣主降、武将主战。
于是乎,文臣纷纷对诸葛亮发难,言辞激烈,语带讥讽,十几人群殴一人。
诸葛亮的目标非常坚定,此来东吴为的就是让孙权和曹操开战。
抱定了这个目标,其他的事儿就都不是事儿了。挥洒自如,大义凛然,字字珠玑,骂人不带脏字。搞得东吴的文臣们颜面扫地。
PS:情绪和思维往往此消彼长。当掉进情绪陷阱里时,思维混乱,行为少了依据。而如果目标坚定、思维清晰,那么负面情绪就会被制约。
舌战群儒之后,诸葛亮见了孙权。
孙权乃一代豪杰,继承父兄之基业,坐拥六郡八十一州,他怎么能降呢?
可现实问题是,江东人马加在一起也不足十万,而曹操号称人马百万、战将千员,悬殊太大了。
诸葛亮与孙权的一番交谈,推心置腹,加强了孙权与曹操开战的决心。
虽是如此,孙权还是犹豫,文臣也不停的劝降。
这时赤壁大战的主角将要登场了。
吴国太(孙权母亲)对孙权说,你难道忘了你哥哥临终时对你说的话了吗?“内事不决问张昭,外事不决问周瑜”啊。
孙权遂连发三道金牌从鄱阳湖调周瑜前来议事。
3、 活在当下
周瑜未见孙权先见了鲁肃和诸葛亮。诸葛亮知道自己这次来江东,一路打怪,现在真正的大Boss终于出现了,是战是降,全在周瑜一人身上。
鲁肃沉不住气,见到周瑜就问“大都督,你是怎么想的啊?”。
周瑜想让诸葛亮跪求自己。于是假意说,“我已经想好了,为了黎民百姓的安危,还是投降吧。”
鲁肃着急了,“凭您的英明神武,怎么能说出投降的话呢?”
诸葛亮,哂笑不语。
周瑜说,“先生因何发笑啊?”
诸葛亮说,“我笑子敬不识时务啊。公瑾要降,定是全妻保家,封妻荫子之计啊。”
周瑜听了也不生气,真是大将胸怀。
鲁肃受不了啊,“这都说什么呢,无论如何也不能降啊。”
诸葛亮心里特别希望周瑜坚定的与曹操开战,他也猜到了周瑜是在耍小把戏,可诸葛亮就是不慌不忙,安住当下,跟着周瑜的这股劲。
下面诸葛亮开始放大招了,智激周瑜。
诸葛亮说,要想不投降、也不打仗,让曹操自动撤兵,太容易了。
这句话厉害,周瑜、鲁肃齐刷刷看向诸葛孔明。
周瑜忍不住问,“什么办法?”
诸葛亮说,曹操平生好色,你们只需要送给曹操两位美女就行了,一个叫大乔,另一个叫小乔,据说此二女有沉鱼落雁、闭月羞花之美色。
周瑜怒气上涌,但还是控制住了。问道“你怎么知道送此二女就行了呢?”
诸葛亮说,曹操在漳河畔修了一座铜雀台,让儿子曹植做了一首赋,里边有两句叫“揽二乔于东南兮,乐朝夕之与共”。
周瑜再也压不住火了,抽出宝剑,把桌子给劈了。“吾誓杀曹贼”。
小乔是周瑜的老婆,大乔是孙权长兄孙策的媳妇。当然诸葛亮是装作不知道了。
PS:情绪和自己的期待有关。当期待被满足时,往往就会出现正面情绪;期待没有被满足时,往往就会出现负面情绪。诸葛亮期待周瑜坚定的表达开战决心,但这个期待没有被及时满足,这时他能够暂时放下这个期待,回到当下,这是很高明的情绪管理能力。
后面的事情大家都知道了。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要不是华容道上关云长念旧情,曹操就挂了。
情绪,就是在春天的夜里,听一场无声的雨。关我什么事啊?关你什么事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