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进入断舍离,有人真的把不需要、不适合、不舒服的物品扔了,有人会舍不得把物品舍弃掉,依旧把物品堆放在原位,不用不舍;有人断舍离过度,认为只要扔了,把物品减到最少,把空间变得最空。
无论是过量还是不及,都有进步的空间,这需要我们做到对自我与物品多一些觉察,就能与物品多一些动态平衡。
断舍离物品过多,是在有需要时没有合适的物品,比如把风扇舍弃了,只有空调,吹空调不舒服要找风扇,却没有了;断舍离物品过少,留下的物品过多,容易杂乱且找不到在哪里,只能又去购入,如找一件坎肩翻箱倒柜都没找到,算了,再买一件好了。
无论断舍离物品的过量还是不及,其背后都是有良好的期待,通过断舍离的量可以理解自己的需求。
过量还是不及之所以不好,是因为把焦点放到了物品的身上,这样也就是断舍离一两次之后,再也不相信断舍离能给自己带来益处了。
断舍离过量,是因为觉得扔就完事儿了,像上文的风扇,没有考虑到自身的需求和季节转换。断舍离过少,原因比较多,物品本身有价值,说不定以后会用得上,扔了太可惜,不能浪费等。
物品舍弃不掉的背后,经常隐藏着我们自身的一些特点。买了一件很贵的裙子,颜色不是自己喜欢的,款式也不是自己喜欢的,但是因为别人有一件相似的,自己一定要买一件比她更贵的更加有个性的。而这样的物品越买越多。
自己不能比别人差,即使是买了不喜欢自己又不用的东西。这样行为的背后,很有可能是以前自己比别人差了些却有很大的差别待遇,所以自己一定要比别人更好,无论是在物质还是其他方面。
这样行为的背后的积极意义是对自己有更高的追求。将视野从他人身上转到自己身上,有更高的追求,追求更高的职位、品质更好的更适合自己的物品,既能享受到这些物品带来舒适感,也让自己自己活得更加自在。
和别人比,永远有更好的,却不会更加舒服。找到合适自己的,才是唯一不变的。
实际上,在对物品断舍离的过程中,我们对物品是无差别对待的,每一件物品都需要经过我们的手,符合我们的需求,在其中有选择必须要留下的,原因往往是因为自己喜欢,自己需要它们,它们合适自己,自己与它们的相处过程是舒服的。
而有一条不符合,我们就会犹豫,其中我们可以做更多的觉察,从过去的那些事件和产生的心情中脱离出来,站在一个旁观者的角度来观察和谈论自己,脱离自己习性的控制,以理性的角度出发,能看到当时作为当局者没有发现的点。
不断地自我察觉,从无能中修炼能力,不断地自我改进,不断地变成更加好的自己。
#极简生活#抄书 #抄书静心 #书中自有黄金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