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儒家思想重要的传承线是哪四人
孔子曾子孔伋(子思)孟子
2.曾子知多少
曾子,姓曾,名参(前505一一前435年)字子舆,汉族,春秋末年,生于鲁国南武城。儒家主要代表人之一。
曾参12岁跟随父亲曾点(曾皙)学习,14岁就能写出很好的文章,16岁拜孔子为师,是出名的大孝子,曾子言而有信,到50岁的时候名望特别高,稳重,对父母至孝,到死都不忘修整自己,是儒家学派的重要代表人物,夏禹后代。
他和父亲曾皙都是孔子学生,比孔子小47岁,是孔子晚年的弟子之一,勤奋好学,颇得孔子真传。著有《论语》《大学》《孝经》《曾子十篇》后世儒家尊他为“宗圣”。
孔子把自己唯一的孙子子思交给曾子管教,就因为曾子不但谦卑好学,还因为他是一个大孝子,也是一个懂得教育孩子的人。典故“曾子避席”“曾子啮齿”“曾子杀猪”等(“大杖走小杖受”)
三、曾子的三面镜子
1.谋事而忠:为别人做事的时候是不是全心全力,忠诚,考虑周全,尽职尽责,把别人的事当成自己的事去考虑去做。
2.交友而信:与朋友之间的交往是不是以诚相交,有没有做到坦诚,诚实守信,君子坦荡荡,做一个胸怀宽广的人。
3.传道而习:老师传给我们的知识,我们有没有长时间的去做,去力行,把老师教的知识转化成自己的能力,或者说我们教给别人的事,是不是我们做到了有感有悟,才去教给别人,教给别人的不是记问之学。
3.曾子的三面镜子
1)谋事而忠
为别人做事的时候是不是全心全力,忠诚,考虑周全,尽职尽责,把别人的事当成自己的事去考虑去做。
2)交友而信,
与朋友之间的交往是不是以诚相交,有没有做到坦诚,诚实守信,君子坦荡荡,做一个胸怀宽广的人。
3)传道而习,
老师传给我们的知识,我们有没有长时间的去做,去力行,把老师教的知识转化成自己的能力,或者说我们教给别人的事,是不是我们做到了有感有悟,才去教给别人,教给别人的不是记问之学。
1·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2·有子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
3·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
4·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5·子曰:“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
6·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7·子夏曰:“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