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敏感不是缺陷,而是特质
书中让我印象最深的一点是——高敏感不是问题,而是一种与生俱来的气质。这样的孩子感知更细腻,情绪反应更强烈,他们的世界里充满了成人忽略的细节。
过去我可能会把孩子的敏感当成“娇气”或“玻璃心”,现在才明白,这其实是他们独特的优势——观察力强、共情能力高、对美和艺术有天然的亲近感。
二、理解,是沟通的起点
实战19里,作者强调要先接纳孩子的情绪,再去处理事情。高敏感的孩子很容易被指责压垮,他们需要的是先被看见、被理解。
我想到自己的经历:孩子因为衣服标签硌得难受而哭闹,如果我直接说“这有什么好哭的”,只会让他更委屈;但如果先帮他处理标签,再解释,他就能很快平静下来。
三、创造安全的“情绪避风港”
书中建议,家里可以有一个安静的角落,让孩子在情绪过载时能自我调节。这让我意识到,环境对高敏感孩子的影响很大——过多的噪音、强光、刺激都会让他们焦虑。
我们需要在生活节奏上为他们留白,让他们有机会“慢下来”,而不是被催着跟上大人的步伐。
四、父母的自我成长
最触动我的是,作者提醒父母要先管理好自己的情绪。高敏感的孩子会本能地吸收父母的紧张和焦虑,如果我们自己情绪失控,孩子的情绪就更容易“爆表”。
这不仅是育儿的功课,更是父母修炼内心的过程——学会深呼吸、学会暂停,才能成为孩子情绪的稳定灯塔。
五、让敏感成为孩子的力量
读完这一章,我对“高敏感”的理解完全变了。敏感不是弱点,而是一种珍贵的礼物。
当我们用耐心和理解去守护这份敏感,孩子会成长为一个有温度、有深度、有创造力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