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白先勇《十年辛苦不寻常》,心中颇多感动。
文章从中国四大古典名剧之一《牡丹亭》谈起,凸显中国传统文化的无与伦比的美,然后叙述了作者主导的昆曲青春版《牡丹亭》剧的诞生和演出过程。
昆曲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人类口述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是在其式微之际。作者是大学教授,是剧编创核心主导,又“托钵化缘”多方筹款,终于让昆曲因青春版《牡丹亭》而大放光芒。该剧十年之中,二百余场,大陆、香港、台湾,再到大洋彼岸的美国,满座率百分之九十多,一路巡演,一路鲜花和掌声,连我这么个纸前君,也激动不已。
奇迹总是由人创造的,创造者总是有非凡的信仰、智慧和力量。
惟有狂风才能送来暴雨,惟有巨匠才能巧夺天工。
白先勇先生在文学艺术上的造诣让人敬佩。对于《牡丹亭》的解读,让我看到了他的学海波涛。从汤显祖的生平,创作的因缘,到艺术上的成就,全是研究心血的结晶,远非道听途说寻章摘句。
我也看过白先勇先生写的《红楼梦的前世今生》,他不仅对书中的精彩之处有入情入境的妙评,而且能有理有据地对各种版本的真伪高低作出分析,令人心服口服。
深如海,高似山,白先生给为学者作出了表率。
排除万难,决不放弃,让我看到了儒生风骨。
重振昆曲,其路太艰。缺资金,缺观众,缺舞台,缺机会,筚路蓝缕,但是终被白先生组织的团队,拨云见日,斗罢艰险又出发,终于"修成正果"。
印象深刻的是,2004年"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大会在苏州开幕,《牡丹亭》被押在最后,第十天才上场。
媒体,外来观众能等到第十天吗?而且,这次是继台北、香港成功后在大陆的首演,有闷死之险。
白先勇先生急中生智,把首演放在苏州大学,抢在“非遗"大会之前取得了成功。
面临缺观众缺舞台的时候,白先勇先生从下退缩,或以募捐,或以宣传,或寻替代舞台,总能化险为夷,让演出圆满成功。
有得金刚钻,揽得磁器活。
前路万千难,办法总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