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看了消弱的正用和误用,对于昨天的疑问有了解释。消弱孩子行为,前提是孩子行为背后是想引起大人注意。如若不是,则消弱无效。比如两个孩子打架不是因为获得父母的关注,而是为了争东西,事实上这种事情生活中很多。那么再用消弱,则可能引发意想不到的效果,这时去制止、禁止继续方是最好的方式。
消弱单独使用效果很弱,配合增强效果会更好,这就需要我们做家长或老师的,了解每一位儿童,认真观察每一位儿童,如若他有不良行为,在消除的基础上,只要出现良好行为就给予增强,但是等待出现效果是很慢的,因此有必要及时指导该如何去做!而生活中往往我们看到的只有缺点,当表现出优点时,则认为是应该的,导致孩子的良好行为不能及时增强,而消弱。因此消弱要与正增强密切配合,才能发挥效用。
儿童的良好行为,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养成的,要给予孩子引导,不要因为孩子小,就不让孩子参与,要慢慢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在做家务上,如果孩子主动帮忙,一定要及时给予肯定,促进下次再次参与。当不爱说话的孩子,课上积极回答问题,一定要及时鼓励表扬,及时表现不好,也要想到,目的是为了促进孩子下次再举手发言。
作为父母,当孩子给自己说话,希望得到肯定时,一定不要吝啬自己的语言,积极肯定与赞扬,否则,有可能造成一系列的后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