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每年的重阳节前后,生产队都会分菱,分刚刚从漾荡里摘下来的河菱。多的年份,我家能分到一百多斤,少时也可以分到五六十斤呢。短时间内,肯定吃不完,我们便会留下来做一些酱菱,以便以后慢慢享用。
刚采下来的菱会老嫩混杂,直接做酱菱的话,嫩菱很容易烂掉,浪费了实在可惜。我父亲会先在菱篰里放半篰不到一点的菱,再把菱角浸没在水中,用木棍在菱中绕几下,这时嫩菱角会浮上来,然后把浮菱用小篾筐捞出。
浮菱可以作氽菱肉当我们下饭的小菜吃,或者晾在屋檐下,蚕匾里作风瘪菱,风瘪菱是我小时候最爱吃的零食。而沉入篰底下的便是老菱,老菱的水晾干后,就可以作酱菱用了。
简单一点,把菱篰中晾干水的老菱,直接堆放到房屋的角落里,上面盖上几层厚厚的稻草,用来防冻,就可以作酱菱了。也有的人家,把菱直接倒入大的干水缸里,上面用东西遮盖起来保温,让它自己发酵去皮。过半个多月后,堆放在一起的菱,会溢流出如酱油一般的水浆来,气味怪怪的,不太好闻。这时的菱脏稀稀的,必须装入篮筐,拿到河里去清洗干净,那时的菱壳呈酱色,花纹很好看,我们这儿习惯把这种菱称呼为“酱菱”。
酱菱可以煮着吃,也可以剥壳取肉食用。酱菱烧熟老菱时,一定要把它表面的烂菱皮先洗干净了,然后再入锅烧,烧老菱时最好用高高的木汽盖,这样烧起来会快一些。烧熟后的酱菱,风味独特,它有别于新鲜熟老菱,又不同于熟的水栈菱,它有酱香味,入口香糯,有淡淡的甜味。
我们这儿的人们最喜欢用酱菱烧菜粥吃,天气寒冷的时候是人们最喜欢做的,和最喜欢吃的。酱菱和年糕、米圆子、芋艿、番薯、白扁豆、青菜,赤豆、绿豆、黄豆,再放点糯米等烧成菜粥,这是我小时候最具水乡特色的八宝粥,乡亲们叫它餐汤粥。
我小时候,天寒地冻时,祖母经常烧这种菱肉餐汤粥,烧一锅,吃两三天,既省得烧饭做菜,又了省功夫省了柴草。冬天冷,我家三天两头吃这种粥,可总是吃不腻。
菱肉餐汤粥既有酱菱肉的香淳,又有米、芋艿与白扁豆的糯,和番薯青菜等综合起来的香味,是江南独有的一道时令美食。
总而言之,菱是上苍赐予菱湖人的瑰宝,是老祖宗留下来的宝贵遗产,是人世间独一无二的美味佳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