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字塔原则--思考的逻辑

麦肯锡的金字塔原则这本书内容太抽象了,读起来比起其他书效率太低,一天只能解决一篇的节奏。
这篇文章对应的是金字塔原则里的第二篇“思考的逻辑”,上一篇简要介绍了金字塔的结构,先回顾下:

金字塔原则:位于金字塔结构上每一个层次上的思想,都必须是对其下面一个层次思想的提炼、概括。下一层次每一组的思想必须是上一层次思想的支撑和解答,而且横向每一组内思想之间必须是有一种逻辑。

因此这篇主要包含两块内容:同组思想间的逻辑顺序有哪些,如何概括各组思想?

时间/结构/程度重要逻辑顺序

很多人在表达的时候,容易犯的一个错误就是仅仅因为可以用同一个名词概括,而将关联性很小的思想排列在一起,但是实际这些思想间不存在逻辑关系。比如10个步骤、5个问题之类。
在正常生活中,大脑习惯对事情按照时间(步骤)的顺序、结构(空间)的顺序和重要性进行划分。因此在金字塔原则中,对同一组的支撑思想逻辑也沿用这三种。

  • 时间(步骤)顺序



    最常见的是确定前因后果的关系,或者是在实际行动中的行动步骤。当然也包括行动性思想,比如建议、目标类。


  • 结构(空间)顺序
    把一个整体分割成部分或者部分组成整体,例如公司的各个部门,国家的省份。按照结构(空间)的逻辑顺序的时候,需要注意的原则是:划开的各部分相互独立、所有部分完全穷尽。

  • 程度重要顺序



    将事情/思想按照重要程度进行分组,在排序的时候,秉持先强后弱的原则,先表达重要问题,后表达次重要问题。

用心提炼概括各组的内容

在我们表达时,还容易犯的一个问题就是使用缺乏思想的总结句,比如“公司3个目标,2个问题等”,使用缺乏思想的总结句代表思考不完整,会错失逻辑性和创造性思考的机会。

  • 总结句要说明行动产生的结果/目标
    在概括内容时,若是行动性思想(介绍采取的行动、行为、步骤、流程)时,应说明采取行动后取得的“结果”(效果、达到的目标);
    若是概括描述性内容(如介绍背景、信息)时,应说明这些思想具有的“共同点的含义”。

  • 总结句要使用明确的词汇/语句
    概括出的总结句必须清晰明确,在判断某组思想是否完全穷尽时,我们必须非常明确地指出这组思想实现后的结果或者目标。某一项结果的表述不正确,你就无法判断你是否列出了达到这一结果的所有步骤。如果使用模糊措辞,人们不可能理解你究竟想让他们做什么。
    在讲述行动、步骤、流程等时,理解自己的思路最简单的方法就是想象自己确实采取了这些行动,然后根据完成这些行动将产生的明确结果,来修改各行动步骤的措辞,使之更明确、更具体。

  • 区分行动步骤的层次
    很多人在说明一系列行动步骤时,都倾向于使用他们希望读者也使用的顺序,但是这样做会使它们把原因和结果放同一层次上,因此在看到不同的行动、步骤、流程时,要有意的区分层次。
    区分步骤层次的方法是:如果你希望读者在采取下一项行动之前先采取某一项行动,那么这两项行动就属于同一个层次。如果你希望读者采取前一项行动以便产生后一项行动,那么前一项行动就是后一项行动的下一个层次。

  • 找出各结论之间的共性



    以上图为例,将三个问题划为一类,这只是第一步;第二步是要找出这三个问题之间的共同点,证明确实属于一类;第三步是明确说明这些思想的共同点所具有的普遍意义,既要提出一个新的思想。
    很多人都止步在第一步,但第二步和第三步更为重要,因此需要做到:
    1、找出将这些思想联系在一起的结构上的共性;
    2、寻找这些思想间更密切的联系;
    3、完成归纳跃进,概括出主题思想。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