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房子

郑重声明:文章系原创首发,文责自负,本文参与书香澜梦第144期“空”专题活动。

空房子

锈迹斑斑的红色大门上方写着:家和万事兴,五个大字。大门前空旷有土的地方,长满了不知名的野草,不用施肥,不用浇水,它们在夏季疯狂地生长,冬天自然地枯萎。尽管无人欣赏,甚至还有些讨人厌,可它们依然年复一年地生根、发芽,守护着这座已经空置很久的房子。它们以为自己会给空房子添了一抹绿意和生机,然而事实看上去反而更加的荒凉。

年近七十的张老汉最近一直嚷嚷着要回家,无论儿子怎样劝说都没有用,非要回张家村住住。儿子拗不过,只好趁假期带张老汉回家。张家村是他们土生土长的地方,那里承载着童年快乐的时光,也承载的张老汉一辈子的心血。自从七年前,老伴去世后,身体不太好的张老汉便被儿子接到了北京居住。他不愿离开张家村,可他又照顾不了自己,儿子张学义和儿媳妇都在北京上班,孙子由儿媳妇的娘家妈在带,他年纪大了,能顾着自己就可以了。

村里人都以为张老汉跟着儿子张学义过好日子去了,只有张老汉自己知道,他舍不得他的土地,他舍不得他的房子。为了不让儿子担心,他跟随儿子北上。这次回来,可能张老汉知道自己时日不多了,执意要回张家村。

两年前体检,张老汉心脏有问题,已经动过手术做了支架搭桥,原以为可以管一些时间,没想到后来一次病发,他又严重了,又做了第二次手术。二次手术后,他便闷闷不乐,想回张家村的心达到了顶峰。

一千多公里的车程,张老汉没有怕,一夜未眠的张老汉,在车上望着窗外一闪而过的风景,心里默默计算着快了,快到家了。那种对家乡的思念,只有经历过的人才懂。满头的白发,布满皱纹的脸,瘦骨嶙峋的身体,似乎在诉说着时间的无情。到了张家村,张老汉望着野草丛生的家门口,张老汉有些哽咽,这个日思夜想的地方,他终于回来了。

儿子张学义掏出口袋里装的钥匙,打开了熟悉的大门,推开大门,水泥地的院子里虽没有野草,却长满了绿色的青苔,像是给院子铺了一层绿色的地毯。大门里面的柱子上,有小鸟搭的窝,可惜鸟妈妈选错了位置,它扛不住大风的天气,柱子下面有掉落的鸟窝,还有破碎的鸟蛋,场面看起来很残忍,此时早已不见了鸟妈妈的踪影,也许它在某个地方从新搭起了新家,又或者躲在哪个林稍偷偷哭泣。张老汉拄着拐杖慢慢地往前走,怕父亲摔倒的张学义在身边搀扶着他。

堂屋和东屋紧紧相连的平房,张学义打开堂屋的门,一股子霉味儿扑面而来,两人咳嗽了几下,张学义给父亲搬了一个擦干净的凳子扶他坐下。而自己则开始了大扫除,不住人的房子里,便开始住动物了,到处结网的蜘蛛,横行霸道地四处编织,好像这是它自己的领地。四处逃蹿的老鼠,没有料到房子的主人会突然回家。柜子里的被子被老鼠咬得不成样子,床板散发着潮湿的霉味,张学义还是决定先去街上定个宾馆休息休息,一时半会儿还真是打扫不了。张学义逢年过节回来的时候,也是住宾馆,家里收拾着太麻烦了,也住不了多长时间,要不是老父亲要住,他也不会收拾。

张老汉望着房屋内的摆设,还是原来的样子,只是仿佛房屋里好像刮了一场沙尘暴,到处都是灰尘。那间主卧的床上搭着的被单子还是自己老伴亲手做的,他不由得想起了自己的老伴,那个能吃苦,却没怎么享福的善良女人。

张老汉和老伴相濡以沫几十年,很少有过争吵,两个人都忙着做生意挣钱,做父母的都愿意自己吃苦受累,也想给儿女提供一个好的生活。他们就是这样,起早贪黑地守着自己家的百货店,有时候忙起来,甚至连饭都吃不到嘴里,可却没有人抱怨。儿子张学义也很争气,是村里第一个走出去的大学生。毕业后留在北京工作,儿媳妇研究生学历,后来儿子想在北京买房。北京的房价很高,张老汉从未想过有一天能在北京买房,张老汉的父亲和自己的努力才能在县城买个房子,可儿子要在北京买房,他们没什么文化,能做的就是尽量给儿子一些帮助。

两人商量了一下,卖了两套门面房,把钱全部给了儿子,儿媳妇家也出了一部分钱,就这样儿子张学义在北京安了家,成了同学中羡慕的对象,在首都有套房,那是多少北漂人的梦啊。

儿子结婚后,家里的压力稍微小了点,两人就想着终于可以享享清福了。可老伴突然脑出血,没有抢救过来,就那样毫无征兆地离开了。

张老汉永远忘不了那一天,他正在外面看别人打牌,老伴在屋里做饭,不知怎么就晕倒在地,等张老汉回家的时候,人已经不行了。那天的雨吓得特别大,张老汉瘫坐在地上,想哭却哭不出来。他不敢相信,出门前还在交代他早点回来的老伴就那样突然走了。儿子张学义更是接受不了,父母的全力托举,让他有了家,可现在,他还没有尽孝,母亲便离开了。母亲的离开成了他一辈子无法弥补的遗憾,意外和明天谁也不知道哪个先来。唯有父母在的时候,珍惜那些看似平淡的日子,却成了今后最美好的回忆。

自老伴走后,张老汉的身体每况愈下,他的心似乎被偷走了。后来在儿子的陪伴下,渐渐好转起来,可身体已经开始报警,他心里清楚,如果再不回来,可能再回来那天就是自己死的那天了。

张学义喊着发呆的父亲去宾馆,张老汉发现几年不见的张家村也是好了起来,有经济能力的人家已经住上了别墅,村里的路也都变成了村村通的水泥路,而张家村被评为美丽乡村,村南头还建了供村民休闲娱乐的广场。这样张老汉不禁感叹时间过得可真快啊。张学义也深感时间过得快,社会进步的也很快。

张学义小时候走的一直都是土路,路上的泥土混着牛屎粪,那时候张学义最讨厌下雨天,因为下雨天上学的时候就会踩着和着牛粪的泥巴水上学,鞋子上沾满了恶心人的牛粪,让人忍不住想吐。后来路渐渐铺成了石子路,再也不用怕踩泥水了,有时还会有坑坑洼洼的水,但只是一小部分。再后来,国家政策好了起来,村里到处都在修水泥路,踩在平整光滑的水泥路上,鞋子也干净了许多。这是时代的进步,也是张老汉亲眼见证道路的变迁过程。

脚下的路一步步走了出来,未来的路,张学义也一路走了过来,爷爷和父亲的努力让父亲有了房子,父亲和张学义的努力,让张学义从张家村走了出来。未来的路,还需要他自己去走,张老汉也觉得他陪不了儿子太久了,自己的身体,自己最清楚,油尽的时候,灯也就枯了。

第二天,邻居看到张老汉回来了,纷纷来家里看望他,他认真地听着张家村的事情。他离开后,谁谁结婚了,谁谁也死了。听着那些逝去的同龄人,张老汉似乎也想到了自己,苍天又会放过谁呢?该来的也挡不住,死神开始来接他们这一代人了。

人越老,就越惧怕死亡。哪怕得了不治之症,也想拼尽全力再活一次。年轻的时候觉得自己如果老了,那就直接走了就算了。可等到老的时候,却发现自己又开始变得胆怯起来。

张老汉也怕,怕自己就这样悄无声息地走了。但他也开始想他的爸爸妈妈了,他有多少年没有见过自己的爸爸妈妈、爷爷奶奶了,应该是很久很久以前的事情了吧,自己的老伴也走了七年了,他们在那边过得怎么样?是不是也在欢欢喜喜地等着自己和他们团圆。

儿子张学义也有了自己的家庭,他努力上进,小家经营得幸福美满。孙子聪敏伶俐,也不需要他带。所以,他还有什么值得遗憾的事情呢?

家里收拾好以后,张老汉住了半个月,这半个月,他每天坐在大门前,等待着他的伙伴们前来唠嗑,他们这个年纪的人,真的到了见一面少一面的时候,村里人给他讲着八卦,他给村里人讲着城里人的稀罕事儿,他觉得只有在家里,他才能身体和心理完全放松。转眼间,半个月过去了,张老汉又要跟儿子去北京了,尽管他不想去,可没人照顾的他别无选择。在北京,张老汉觉得时间过得很慢很慢,可在家时间如同调了加速,一眨眼,一天便过去了。

谁也没想到,张老汉第二次回来的时候,是戴着氧气瓶回来的,第二天就咽气了。他让儿子不要难过,他要去找他的爸爸妈妈去了,是团聚去了。

挚爱的亲人离去,怎会不难过。安葬完父亲,张学义再一次离开了张家村,紧闭的大门,好像在告诉人们,这又多了一座空房子。离开的时候,张学义发现,村里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出现了越来越多的空房子,也许是结婚的小青年必须在城市买房子,也许是孩子少了,房子多了,也许是越来越多走出去的人,在外面有了新房子。村里也没有多少年轻人,只有一些年纪大的守村人,一直坚守者村子。

张学义随着年纪的增长,渐渐地理解了当初父亲为何执意要回去,那是他的根,叶落归根。无论多有成就,无论在哪漂泊,老的时候,依然千方百计地想要回家。

这座空房子,它已经成为了张学义生命的一部分。即使有一天他离开了这个世界,他仍然相信这座房子依然会守护着这些回忆,让它们永远不会被遗忘。而那些回忆,也将永远在岁月的长河中闪耀着光芒。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郑重声明:文章系原创首发,文责自负。 手术定在一周后。 我第一个告诉了姐姐和弟弟,接着极力用平淡的语气告诉了儿子,...
    子木有痕阅读 5,857评论 138 330
  • 01 两年前,于大娘的老伴李伯因急性脑梗不幸去世,撇下于大娘孤身一人居住在低矮的茅草房里。 于大娘和老伴膝下育有两...
    浓洌阅读 481评论 8 22
  • 一样装修布置的房子,因为住在里面人的不同样貌自然而然也被改变。推开相似的门扉,扑面而来的也是不同的气息。 老人都说...
    乐播报阅读 363评论 0 1
  • 又是一年的秋季,树叶急不可耐的从树上落下来。夕阳也急忙寻求歇息。大自然到处都充满疲惫,迈出一步都很沉重。 这天,李...
    焦克城阅读 690评论 0 1
  • 一、 梅子村早上特别宁静,可是宁静中却又带着喧闹。 每天早上,当沉睡的村子从...
    莫湫阅读 763评论 3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