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什么是工作?什么又是工资?(一)里讲到:
工作来源于需求的创造。
雇主负责创造需求,雇佣满足需求。而让工作持续不断地进行则需要特殊的燃料—工资/薪水。
有了【需求】和【被需求】两方,再加上点【燃料】,一份工作似乎就像一个生产流水线,顺理成章地运转下去了。
不过 (一) 中所描述的是一个理想状态,它主观地假设各种因素都是固定不变的。
这实在是太理想化了,因为在任何国家和企业里,工作永远不会是一个满足需求的等式,这其中有着许许多多的变数,有着很多种不对等的可能,而这些可能性影响着千千万万的职场人。
首先,最直接的,最常见的便是【需求】的变化。
一、老板的需求是会变的!
每一个天马行空的老板背后,都有一群“七十二变”的员工,老板不断变化的心思,令员工们总是随时保持警惕。
老板决定着需求,他可以更改需求的数量与种类。你工作8小时,老板可以让你工作10小时,本来你做会计,他可以让你去干市场的活。只要他后来补上工钱,或是给你其他的福利与你交换,并且遵守工法的话,理论上来讲,他能够随时改变他的需求或是增加新的需求。
不过,在真实的职场里,需求的改变并不是老板一声令下那么随意的。就像创造需求后需要一个等式让它维持下去一样,改变后的需求也需要一个等式。可是由于老板们的主观,节奏太快,他们自己改变了需求,却忘了员工们的感受,员工跟不上他们的节奏,从而出现问题。
如:小A是广告公司的客户经理,本来她是负责一个啤酒客户的工作,然后每个月按时按点地拿5000块钱当个小白领。
可是有一天老板看她很闲,就跟她商量多服务一个客户B,并且多给她加1000块工资。小A听了很高兴,觉得这是老板器重她,而且还有闲钱拿,这么一举两得的好事她二话不说就接下来了。
一个月之后发现不行了,客户B的要求很多,很刁钻。小A觉得身心疲惫,忍了1个多月实在忍不住了,于是跑去跟老板理论“为什么我做这么多工作,能够分点给其他人吗?”老板笑笑,泡了杯茶说:“能者多劳嘛~”
小A一边吐血,一边在灵魂深处呐喊着不公平。心里面却慢慢地有了其他想法:我要离职、我要加薪、我要消极怠工。而这就是因为新需求匹配不好,而出现的问题。
这样的例子并不少见,老板们拥有需求的控制权,他创造需求,更改需求,增加需求,减少需求。因为法律的限制,老板的权力的确是有限的,他不能无节制地要求员工为他做“过多”“过分”的事情。但是不可忽视的是,老板他的确是那个拥有【需求开关】的人,这个层级是短期内无法被撼动的。
二、我们自己也在变
当然,需求的变动除了来自老板的决定之外,也来自我们。
当我们进入职场之后,我们自身也在随着经验累积、自身提高而不断进步着。在某月某日起,你会发现你的PPT技能终于从菜鸟成为大师,每一次与同事、领导的沟通也不再会以尴尬、词不达意收场,你很快就会发现,你的能力已经今非昔比,高人一等了!
而这个时候的你,可能就会开始思考自己是不是能够做点当前职责之外的工作了?做够了销售的你,开始想要涉足市场的工作,做了很久的程序,你也想试试产品经理。
随着我们能够做的越来越多,从前老板给我们的需求已经越来越难满足我们的胃口。
而这个时候,我们在某种程度上,成为改变需求的主动方。因为当我们能够满足基本的需求之后,还拥有能够满足其他潜在需求的能力时,我们是有机会跟老板商量,多要来几个【新需求】的!
“老板,我能参加项目B吗?”
“老板,我能够跟您一块去参加会议吗?”
但是要注意,这些新需求的建立基础是我们把原来的任务给做好了之后,才有条件提出来的。对于能力强的人来说,它的确是一种机会。不过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是一种挑战,它具有风险。
因为需求在变化,所以工作可没有你想的那么“稳定”
当我们作为一个技能的提供方,进入到工作中去的时候。我们因为不是需求的控制方,所以在一开始,我们就有着被老板更改需求的风险。
同时,作为不断成长的我们,也会慢慢地在工作的日子中产生承担更多责任,创造新的工作需求的想法。
在每一个团体里,不可能都是乖乖满足基本需求的员工,和跟着规划、老老实实的老板。一定会有人在摩拳擦掌,在安静地等待着机会准备跃跃欲试,或是未雨绸缪,灵活调度资源。
工作看似是一个固定、运转的公式,但是真正到了生活中,因为人情、责任、欲望等等原因,一个简单的平衡随时都会被打破,或是被重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