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工业余料,想必在座的制造业人都会撇撇嘴,露出不屑又无奈的神情。用之无味弃之可惜八个字,足以解释“中国制造”在“冗余”问题上,情感“过剩”的复杂心理,以及满腔“工业4.0”背后,制造业瓶颈期爬一步退三步的无计可施。
既然余料如此不受待见,长期占用空间资源,二次利用上明显水土不服,也卖不掉几个钱,不如抛开“于心何忍”的假面,为它们重觅安身立命之处,或者当当主角也无妨,而你,至少也会是这出“攻余”大戏的导演。
我们来听听发生在同行身上几个典型的小故事:
案例一
王老板最近苦恼了好几天,一直稳定的客户突然不继续合作了。多方打听后,得知7年老客户找到一家质量相近,却便宜很多的货源。而那个供应商的报价,便宜到不可能盈利,自己工厂的不锈钢柜如果按这个价格卖,赔本是毋庸置疑的。那么这个潜在的竞争对手是如何做到的呢?
王老板同客户的采购一起去拜访那个供应商时,发现车间里有很多原材料尺寸不一,像是一些边角余料,此时终于明白了,这么低的价格,原来出自更低的材料成本。这么多边角余料是从哪来的,王老板完全不了解这些渠道,只能将客户拱手让人了。也许王老板更不清楚,老客户购买的这批原材料,已在供应商仓库闲置了7年。
从1秒被切割,留守仓库,再到价值回归,不锈钢边角余料自我怀疑了7年。
因为工业e站,伯乐终遇千里马,而谁又是真正的伯乐?
案例二
戴小姐是一个小型制造企业采购,公司客户变动性比较大,产品不稳定,供应商经常变动。每次开发新的产品,戴小姐都要经历一次痛苦的寻找供应商过程,从一开始的厂家搜索、挑选,到打电话询问、比价,再到确定交期、发货等等一系列问题下来,往往都是一两天。遇上比较紧急的订单,即使不考虑价格,都难找到一家供应商。小型制造企业如何能够同大型公司一样,让供应商主动找上门?这是戴小姐非常期待解决的一个现状。
从1页物资方案制定,实施未果,再到稳妥供应,采购方苦苦搜索了11家。
因为工业e站,行业人可以笑着飞一会,而这又是谁的天空?
案例三
李总拥有一家中型加工工厂,不只生产自己的品牌产品,还帮一些企业代加工,每周需要购买上百吨的原材料,一些原材料由于购买量大,议价能力强,往往能拿到一个很好的价格,但是大部分原材料需求量一般,供应商比较分散,购买价格和小微型企业比并不便宜,原材料成本巨大。
如何让所有的原材料都以便宜的价格购买到?如果一次性囤货,不但资金投入大,给企业资金运转带来很大风险,而且原材料价格并不是特别稳定。如果以团购的形式参与购买,是一个非常好的解决方法,但是目前几乎没有为制造行业提供的团购平台。
从1次通过原材料定价,无路整合资源,再到上线参团,工厂召开开了4场采购协调会。
因为工业e站,制造业人可以将精力规划在更有意义的事上,而什么更有意义?
案例四
唐先生是一家汽车配件生产公司老板,自从去年公司扩大规模,车间不到一个月就能产生十几吨的边角余料。这些边角余料大部分规格整齐,量大,当做废品清理掉可惜,不清理又找不到对应的售卖渠道,原先七、八块钱买过来的原材料,现在一块都卖不掉。卖给回收中心,价格只是略微高点,还是远远低于唐先生的预期。
唐先生相信,一定会有厂家需要这类规格的原材料,如果找到这些买家,以原材料一半的价格出售,双方都能获利。是否有一个聚焦制造业,提供企业供求信息共享、买卖交易的平台,唐先生问遍了身边的朋友,都不知道。
从1个月产生十余吨边角料,售卖无门,再到偶得渠道,老板费心动用了15个人脉资源。
因为工业e站,余料交易信息与渠道共享模式驶向高速,而高速延伸至何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