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喜欢清简、恬淡、井然有序的生活,不喜欢家里有一丝杂物,所以,养成了定期清理、整理的习惯,凡是茶几、书桌、案头凌乱的杂物,必定收纳打理,不用的会扔进垃圾桶。长时间没有上身的衣服、鞋子;孩子玩腻的玩具,小玩偶、发卡头饰都一一清理掉,不让它们占用我多余的空间,看着眼里舒服,心里干净。由此家里那俩人送一绰号曰“扔王”。但也总被老妈骂,说不会过日子,下辈子怎么办诸如此类的话。
偶尔读到日本作家山下英子的《断舍离》,断舍离是一种生活态度,意思是把那些不必需、不合适、过时的东西统统断绝、舍弃,并切断对它们的眷恋,“断舍离”之后才能过简单清爽的生活。以此,更有了断舍离的理由,不舍得扔东西才是一种问题!
这不,今天又开始清理东西,翻出了一堆笔记本,打开一看,原来都是陪读期间做的奥数笔记,一本本数下来,竟然有6本之多。
一本本打开,一页页翻阅,才发现写了这么多,记了这么多。印象中,好像孩子也并没有翻来看过,偶尔几次,假装自己上课没听懂,邀她讲给我听,半情不愿的讲了几次,再也不要继续她的老师旅程,理由是妈妈太笨,笔记对于她的作用也仅仅止步于此。
可是,依然坚持记了下来,对于我,也是自我安慰多于它的实际效用,总是感觉聊胜于无吧。
如今,一本本翻开来,也成了陪伴的见证,想来,暑假搬家的时候应该被清理而没有清理的原因也在于此吧,默默的整理好,又放回原处。
说到陪伴,想起龙应台的《目送》,《目送》的七十三篇散文,写父亲的逝、母亲的老、儿子的离、朋友的牵挂、写失败和脆弱、失落和放手,她一一娓娓道来。其中有一篇写和儿子慢慢的疏离中写到“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你站在小路的这一端,看着他逐渐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告诉你:不必追”。
如今,女儿豆蔻之年,步入青春期,经常看着书房里那个人的背影,想起小时候叽叽喳喳、活泼多语、黏人撒娇的那个小姑娘,好像一夜之间就消失了,她独立、倔强、自我而又敏感,再也不会像小时候叽叽喳喳说个不停,她喜欢的音乐你听不惯;他嘴里的人物你不认识;甚至吃饭的口味都不大相同,她喜欢西式的,你喜欢中式的,面包一口也不爱,长时间在外游玩的早点,她每天清一色的各式面包,乳酪,你总在追寻养胃米粥、馒头,小菜……你再也不是她心里那个什么都可以依赖的母亲,她开始以挑剔的眼光审视你,你买衣服的品味、你看书的层次、甚至你文章里的插图,他觉得俗气……
好吧,毕竟两代人之间隔了二三十年,求同存异吧。有一天,她挪到你的跟前,“妈妈,你最近收获不少东西啊!”。
于是乎,细细想来,读了不少书,一本本数下来,竟有25本,种类繁杂,历史的、散文的、小说的、心灵成长的都有;学会了制作微课、开通了荔枝平台、开始在简书用文字记录生活,每一篇必定给孩子发过去,她也必定篇篇拜读,读完之后总是玩世不恭的来一句“不错,不错,再接再厉,提升空间很大”,然后一笑而过!
每天10公里的跑步,算下来将近400多公里,某人开玩笑说,大概都到郑州了。有时候跑步就像生活,跑到十几分钟的时候是最难的时候,可是等你越过了那个阶段,越跑越轻松,沿途都是风景。就像生活,当遇到挫折困苦时,只需要再坚持一下,终将迎来一树繁花!马云说过:“人生在世,不如意之事十之八九,别为ー时的失败和挫折而灰心丧气,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奇迹常有。要知道,黎明前的黑暗最漫长,成功前的坚持最难熬。觉得自己撑不下去了,再咬咬牙,再坚持坚持,当你拼尽全力后你会发现,原来天道酬勤是真的。
人生海海,愿你在人生的荒原中,开疆拓土;在未来的岁月里披荆斩棘,而我,也会在你开疆拓土、披荆斩棘的路上陪伴左右,为你摇旗呐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