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愁系列之——重回古佛场

     

      寻一个冬日暖阳天,重回古佛场。虽然我曾经在这里工作过,但对于整个古佛场镇的了解,有些地方还不及我的学生。

      与古佛场结下缘,还得回到二十年前的区教办处。那时刚毕业面临分配。因为喜欢了“古佛”这两个字,便自动请缨来到了一点也不熟悉的古佛场,从此也就决定了一生所要拥有的爱和阳光。那时,我始终觉得“古佛”两字蕴含了我那时脑袋里所能想到的浪漫理想。 

图片发自简书App

      在古佛工作的几年里,生活是简单的,也是快乐的。周末放假之余,捏上一根斑竹做的鱼竿,与场镇上认识或者不认识的几人立于龙水河畔,看鱼浮的飘摇与摆动。因为技术的限制,所得的多是小鱼窜及马虾,但依旧能让我满心欢喜地拿回家,并且做上一盘油炸美美地享用。如今的钓鱼人是少了不少,大概是因为人的娱乐方式更多了,又或是因河里鱼少了罢。 

      这次回去的时候路过一个小桥,栏杆已有些损坏。当地人说这是一座个人捐赠修建的桥,叫“青松桥”。因新农村建设的需要,这座桥已废弃不用。但它与旁边的小树林,河里淙淙的流水声,以及几只在水的晨雾里追逐捕食的麻花鸭,形成了在这个冬天里无法比拟的乡村美景,这样的美在经济高速变化发展的农村已是不多见了。

图片发自简书App

      走过小桥,来到一片枯荷塘。地理位置上属古佛镇利群社区。浑身沾满露水,额上还渗着汗的周大爷指着荷塘的另一面跟我说,“那边还有几十亩呢。”大爷刚从地里除草回来,人都说春早人勤,如今已是小雪时节的初冬,但大爷也舍不得负了这清晨的时光。据大爷讲,今年几十亩的荷花开得很艳,吸引了不少外地人来参观拍照,明年会开得更好,希望我们明年夏天的时候再来。周大爷遗憾我今年没看到这里荷塘花开最美的时候,而我却觉得此时满塘的枯荷也不差。《红楼梦》第四十回有这么一个情节,贾宝玉,薛宝钗,林黛玉同船去赴宴。因为满池的枯荷让木船行进很慢,赶不上前面贾奶奶的大船,贾宝玉很是气急,要求派工人来拔除枯荷。心疼宝玉的薛宝钗也为他急之所急,但她比宝玉更懂事理。她宽慰宝玉道,此时工人都在忙别的事,一时也忙不过来。这样的宽慰也没减掉宝玉半点的浮躁心情,反而更是大骂工人的偷懒。在旁的黛玉却是不急不缓地讲,李义山的诗我一向不大喜欢,但唯有一句我却是读到心里去了,“留得残荷听雨声”。宝玉听后大加赞赏,想不到枯荷还这般美妙,遂不再叫人拔除。同样的一件事,我们用明媚的阳光和诗意的心情去理解它,那这件事的意义便有了大不同。

图片发自简书App

      车驶进古佛场街上,正赶上每隔一天单号逢集,人不多,但挤在一条街上,却是热闹得很。这个新街是我工作调动后建立的,还没凑过它的热闹,今天来走走,却是有跟以前一样的滋味与欣喜。早餐店里飘出的温暖的烟雾,冒着热气就已经被挂上了大铁钩的肥猪肉,箩筐里又大又黄的柚子,一排排摆好的整齐的各类菜蔬,一切记忆又都回到了我刚进学校工作时的样子。早早地提个菜篮,选好喜欢吃的新鲜菜蔬,买好后把菜篮放在教室角落里,用还带着菜叶子气息的手握着粉笔,写下当天要与学生一起学习的内容。那时的时光是多么地灿烂和精神啊,虽然教室是陈旧的,斑驳的,但学生和我却又是多么的年轻呵!

图片发自简书App

      一路向东,我们来到池家五组一个叫飞佛坪的地方。在路上,我们遇到一个姓辜的八十多岁的老人。老人讲,小时候听前辈说,飞佛坪上的佛是飞来的,飞来的时候飞佛坪还是一片茨芭林。现在站在飞佛坪的地面上,向四周遥望,“一马平川”,“坪”字在这里是当仁不让的,与四周惯性的浅丘陵地势形成了像平底锅一样的格局。一座座白墙青瓦的小洋楼散落在飞佛坪的田间地头,远处成赤高速上的各种车辆呼啸而过。

      老人说,小时候在飞佛坪的庙子里上过私塾,也上过新学。过去地方上的庙子与学校差不多都是合为一体的,这也给读书的小孩子带去了不少关于庙堂玩耍的记忆。老人说,小时候的飞佛寺还有很多菩萨泥佛,小孩子也都会爬上爬下地去游玩,他尤其记得其中一个两米多高的大佛,现在年龄大了,也是许久没去看,不知咋样了。

图片发自简书App

      我们带着老人的记忆走近曾经飞佛寺的地界上,一位姓郑的大妈热情的招呼了我们,并把我们带到仅存大佛头的屋背后的竹林地。佛头已损坏得不行,又给它加了一个不是它本身的佛身,头是佛头,身却是道身。陈大妈讲,因为土地改革,分得了飞佛寺的部分房产,便在它的地界新修了房屋。如今的大殿位置只剩在了竹林一隅,左右瞧一瞧,也看不出当年的气息了,唯有一阵阵竹笋壳沤出来的跟泥土混合的霉烂味。

    我们要走了,郑大妈寄托了我们无限的能重振飞佛寺的希望,而我们肯定是会让她失望的,因为她不知道,我们的能力也就仅限于把我们看到的,想到的,写出来,而其他的都是无能为力的,因为历史终是历史,历史的向前发展是无人能驾驭的。

图片发自简书App

    车行折回古佛场又顺路去了一趟池家七组,听说这里就是曾经的1986年的宋墓发现地。根据村人的指点,我在公路上远远瞧见了这一家人的位置,据说就是在这家的屋基上发现的,挖出了很多有价值的文物。至于挖出了哪些具体的文物,在1986年的《四川文物》上有记载。而我真正记得的却是这件事在我小时候的轰动效应。记得那时我还不大,也就十来岁,季节是刚好进入小麦入地的农忙。家里的大人都忙忙碌碌地起早熬夜赶着播种。一个古佛场挖出了十八罗汉的消息几乎一夜之间传遍了古佛场周围的乡镇,村里爱凑热闹的大人小孩都去看了,而我家的大人却不为所动,当然也不会让我们兄妹俩乱跑。我们失望极了,想看的心激动得夜里都睡不着,晨起便跑到去看过的小朋友家里问这问那,大人嗫嚅着说不出啥,小孩子却煞有介事地描绘着他看到的各种景象。我看着旁边大人有些说不清的表情,心里是有些怀疑的。我是不大相信小朋友的描述的,我很想去亲眼看看,但始终没看成。今天来了,看到挖出宋墓的地方已有一座小楼房覆盖,也就没有再想去追究的闲情了。

      看过了《四川文物》上记载的这次事件得知,当时挖出的东西也不是小朋友讲得那么悬乎,而挖掘工作又是保密的,没多少人能亲眼见着挖出的什么“罗汉”之类,有的多是人们心里的想象罢了。我也终知鲁迅笔下,国民的爱看热闹,爱神吹热闹的本性是哪个时代都是存在的。因为这也是枯寂生活的精神生活的一部分。

图片发自简书App

      顺着河沿走,我们在王姓师傅的带领下,来到给他小时候带去过不少欢乐的洞子山。洞子山,远看也不扎眼,也就是一个很平常的小土包。但爬上去,再围着它走上一圈,却是有些耗费体力。王师傅五六十岁,但却能用土坷垃清晰地在地面上给我们画出洞子山上两个洞子的位置及洞子里面的结构分布示意图。他讲,小时候没少在洞子里面出出进进,洞子是他们小时候的乐园。因为洞子山以前顺大路,来往大华及方家方向的赶场客都要经过这里,王师傅的父亲就曾经在其中的一个洞里摆过小摊,卖过小百货。王师傅讲,每天父亲就把要卖的东西从离家一里远的地方搬到这里,晚上又搬回去,来来回回也不嫌折腾,因为大家都喜欢在洞子里面坐,玩,聊天。夏天凉快,冬天也不冷,来的人也多,卖东西的生意顺便也就好了很多。王师傅还强调,父亲是有营业执照的。至于营业执照上写的地名是啥,他就不甚清楚了。我也好奇,当初办照的工作人员该写上什么门牌号呢。

图片发自简书App

      在洞子里面钻来钻去,古人留下的凿痕还是那么清晰。无论这是曾经的墓室,还是曾经避难的场所,这都已不重要,重要的是它给一代代的当地孩子带去的童年的欢乐。

      在离我家不远也有一个洞子山,规模和格局稍显比这里大,那里离潘文华的出生地也就一条田埂的距离。我想,潘将军在小时候也会和我们一样,去探究古人留给我们的秘密吧。

      对于古佛场镇的命名,我始终有个疑惑,现在能从老人口中捕捉到的关于“佛”的信息也就只有“飞佛”的说法了。古佛又是什么时候的事了呢。在走访乡镇的过程中,知道了距此处不远的板燕乡有个“古佛寺”,这个古佛寺我是见过它大概的格局的,也就一个小庙的规模,如今一农户居住。要让它跟现在古佛场的命名搭上关系实属有些牵强。一是因它太小,二是因距离太远。

图片发自简书App

      翻新版的仁寿县志无关于古佛的记载,只有从旧版的民国地方志上有关于古佛场的极少的信息,“古佛寺在县北五十里,明弘治十七年建。国朝嘉庆十五年成都绅士卓秉恬重修。”县北五十里刚好是现在仁寿县城与古佛乡的大致方向和距离。这说明古佛场的来历也是有出处的,古佛场的命名在明朝时期就有一些眉目了。曾经的古佛场有一规模宏大,名声在外的古佛寺。所以能远播蓉城,吸引成都绅士的到来。重修古佛寺的卓秉恬为嘉庆举人,授翰林院检讨,官至武英殿大学士,是四川少有的一品朝廷大官,华阳人士,曾游古佛寺写诗一首表达他对古佛寺的情怀:

      一径入危石,乱松青到门。

      隔花僧影澹,穿竹鸟声喧。

      殿古藏云气,簾高见涨痕。

      偶来寻断碣,零落无字存。

可以想见,当时冲着古佛寺名气来的卓秉恬来到断碣残垣前的心情是何等的失落,以致要立愿重修。从诗作可看出,曾经的古佛寺危石林立,松木青葱,庭院雅致,竹林茂密,鸟声喧哗,庙宇藏古,云雾遮蔽,卷簾可见河水升沉。只是这一副深林藏古寺的胜景图已成为渺远的历史记忆。这记忆也许能从现存的古佛场镇的地理形式上找到一点冰山一角。据我个人对古佛场镇周围环境的熟悉推知,古佛寺应就在现在的古佛初级中学的校址内。中学的后山上茂林苍苍,一阶一阶的石梯转接而上。走在这样的阶梯上,就跟走在幽远的历史琴键上一样,每一步都有了卓秉恬诗作里的回声。住在山上的小屋里,晚上方圆几十里的各种声响都能听见,白天也能望见不远处龙水河的清流,这是我在这里工作过所获得的经验。就是它现在的格局也非常符合僧道的选址的条件。我去工作的时候已不见任何庙宇的断瓦残片,但后山清幽的环境却给人一种恍若隔世之感,这也许就是曾经的古佛寺留给后来人的灵犀与默契吧。

图片发自简书App

      追古抚今,对于古佛场,我除了喜欢它的名字,还有它曾经新鲜的菜蔬,竹篮里的土鸡蛋,箩筐里堆满的蜜桃,赶在时令里的肥大的黄鳝泥鳅,以及清澈的龙水河里浮动的游鱼。一个年轻人曾经在这里追逐过的梦,总是在美好的岁月里有意无意间扣醒我生命的记忆。古佛场的一切,已深深地嵌入一个行走在仁寿大地上的魂灵。

图文来自作者:  叶敏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213,616评论 6 492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91,020评论 3 387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59,078评论 0 349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7,040评论 1 285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6,154评论 6 385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0,265评论 1 292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9,298评论 3 412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8,072评论 0 268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44,491评论 1 306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6,795评论 2 328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8,970评论 1 341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4,654评论 4 337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40,272评论 3 318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0,985评论 0 21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2,223评论 1 267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6,815评论 2 365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3,852评论 2 351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