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内在小孩是什么样的呢?
图片来源:网络
看过上面8张图片,凭直觉选出一张,它代表了你内在小孩的类型。通过心理测验判断自己的内心,是不是听起来特别不靠谱?但是内心的孩子确实是存在的,他或她一直住在你内心的深处,并没有随着你年龄增长而变大。
1940年,著名心理学家荣格在《儿童原型心理学》一书中,首次提出了“内在小孩”这个概念:我们每个人心里都有一个内在小孩,这个小孩就是我们内心未成长,未安抚好的部分。
在《疗愈你的内在小孩》一书中,施琪嘉用30堂成长课程,帮助我们寻找到自己内心的小孩,并治愈早期伤害带来的创伤。
《疗愈你的内在小孩》施琪嘉 著
内在小孩是怎么受伤的呢?
第一,没有得到满足
施琪嘉在书中说道,刚出生的婴儿是对世界充满恐惧的。
从母亲的子宫中突然降生到完全陌生的世界,离开了温暖的环境,母亲的心跳声被周围嘈杂的环境取代,学会呼吸成了人生的第一项挑战。
伴随着冰冷的空气挤进小小的肺部,婴儿用哭声宣布着他对这个世界的不满,紧接着,内心的小孩也诞生了。
所有的婴儿都喜欢被温暖的怀抱紧紧包裹的感觉,能让他们在潜意识中回忆起在羊水中被包裹的温暖。如果婴儿很少能得到父母的爱抚,缺少被拥抱的感觉,他们小小的心灵会留下伤痕,内在的小孩就会受伤。
缺少了父母给与的无条件的爱,在成年后也会形成不太正常的依恋关系。
比如,容易在一些关系(大多是亲密关系)里受伤,无法维系良好的人际关系。
他们认为只有在自己付出相应的牺牲之后才有可能得到别人的喜爱,所以会一直给予,同时内心渴望着得到相应的回报,因为这是他们从小习得的获得爱的模式——你得到的爱是有条件的,你要成绩好才能得到父母的夸奖,你要完成家务才算爸妈的好孩子,你要满足爸妈的期望他们才会关心你,你要照顾妈妈的情绪听她诉苦妈妈才会注意到你…
第二,充满恐惧
《疗愈你的内在小孩》中,将恐惧分为两大类,一类是与生俱来的恐惧,像是对黑暗的恐惧、对死亡的恐惧;另一类是由其他因素引起的恐惧,比如母亲怀孕期间的身心状况,父母对孩子的疏离也会形成对生存的恐惧。
充满恐惧的内在小孩会处在焦虑不安的情绪中。会常常感到害怕、总觉得灾难会发生在自己身上。不敢旅游,坐车坐飞机总觉得不安全。怕黑、晚上关了灯以后就会感到不安。有时会幻想自己遇到可怕的事情,严重时会失眠、焦虑。
疗愈:建造新的关系
《疗愈你的内在小孩》中指出疗愈内心小孩的最好方法:用关系治疗关系,用好的关系覆盖不好的关系。
在和女儿的朝夕相处中,我发现,成为母亲,既是育儿,付出对孩子的爱,也是在亲子关系中疗愈自己的最好机会。
相信孩子——相信自己
回想一下,在孩子咿呀学语时,你是不是天天“爸——爸”、“妈——妈”、“宝——宝”,这样不厌其烦的教孩子,直到有一天孩子说出这些词。孩子蹒跚学步的时候,你会扶好他的小手,耐心的帮助他,直到孩子能够自己摇摇晃晃的走路。
为什么作为父母愿意耐心的教孩子走路、说话,那是因为我们相信他们可以做到。相信孩子的未来可以自己掌握,也相信我们能养育出一个完整的人,有什么能比这更治愈的呢。
宽容孩子——宽容自己
孩子总会犯错,大人也是。
有一次我答应女儿周末要去博物馆看展览,工作一忙,忘了提前买票,博物馆去不成了。我特别懊恼,女儿还安慰我:“下周早点买票就能去了。”
孩子总是很快就能原谅父母,他们的爱很单纯,只因你是他的父母,他便会为你付出纯粹的爱。
从爱孩子——学会爱自己
孩子对父母的爱,才是最纯粹,最无计较的。他们对你没有任何要求,不管你高矮胖瘦,高贵还是贫穷,一心一意的爱着爸爸妈妈。父母的努力进步,就是孩子的爱和信任。
收获孩子的爱,滋养你内在的小孩。在陪伴的过程中和孩子一起成长,我们才能治愈自己,成为新的自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