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可能也听过类似这样的话:“你还好意思说支持正版呢,难道你就没在网上下载过电影吗?”
像这种不回应讨论的主题,而是冲着给出观点的人大做文章,把注意力转移到人身上的情况,很可能存在人身攻击谬误。
在讨论中进行人身攻击的人会认为,驳斥了提出观点的那个人,就等于驳倒了对方的观点。事实上我们不应该将一个人的观点和这个人本身等同起来,说出观点的是什么样的人,并不能作为判断观点是否符合逻辑的依据。
这一点,其实不只是对他人,对自己也是一样。
很多时候,我们在跟别人交流的时候,如果对方说了一些不一样的观点,尽管你可能认为是更有道理的,但你还是不愿意承认,你会为了坚持而坚持自己的意见。
这种情况,其实就是因为我们没有把人和观点分开。我的观点是不好的,不代表我是不好的,如果我们把两者等同起来,就会限制自己接受外部信息、从而无法获得成长。
当有人对我们使用人身攻击谬误时,很可能会让我们产生一些不良的情绪和感受,从而自乱阵脚。所以当我们能够及时地识别,并且予以恰当的回应,就可以避免陷入无谓的争执之中,让自己更占上风。常见的人身攻击有直接和隐藏两种:
****1.直接人身攻击
第一种是直接的人身攻击。
也就是对他人直接进行指责或评判,甚至用一些具有侮辱性、攻击性的言论去攻击对方,并且以此为证据,质疑他人推论的质量。
比如你在向他人解释一件事情的前因后果,但是对方说:“你一向逻辑能力都很差,所以你肯定是错的。”
还有曾经沸沸扬扬的抵制活动,会说"你不支持抵制家乐福,所以你是汉奸,我们不听汉奸说的话!”
****2.隐藏的人身攻击
第二种是隐藏的人身攻击,就像一开始的例子那样,通过"你也一样"的指责,或是指出一些对方行为与言论之间的矛盾,以此来转移注意力。
比如一些教育机构的老师经常会听到家长说:“你自己都还没有孩子,没资格教我怎么管孩子。
当我们遭遇人身攻击,很容易被诱导回击,但是这样是对讨论问题毫无帮助的,也只会让自己心情变得很糟糕。
那么这时候我们可以怎么做呢?
- 1)首先,保持冷静。
提醒自己,这是对方理亏,他们想要转移注意力,所以你不要被轻易带着走,要将焦点调整回事情上。
- 2)其次,明确地向对方指出。
指出对方这样是逃避问题,而且是在进行人身攻击,这样的讨论对事情毫无帮助,然后请他对你的观点本身发表意见。
- 3)最后,如果对方继续进行攻击或拒绝回到主题,那么就可以考虑终止讨论了。
这里还要提醒一下,人身攻击谬误并不是指对他人使用了侮辱性的语言,或是做出不好的评价,因为这本身并不构成谬误。人身攻击谬误是将这种攻击作为一种手段,试图贬低对方观点的行为。也就是说,这是在攻击“送信的人“,而不是讨论“信件“的内容本身。
另外,我们还会遇到一些和人身攻击相反的情况。也就是有人通过赞美提出观点的人,期望你接受这个观点,这时我们也是需要注意的,因为这很可能会有"光环效应谬误"。这种谬误是希望我们不去检查相关理由和证据、简单冲着对一个人的认可和喜好而直接赞成或接受一个结论、行为。
比如说一些销售讲座中,在讲师出场之前,主持人会先用很多头衔以及优秀的特质来介绍讲师,希望树立一个更可信的形象,最终可以达到销售的目的。
再比如,一些选举拉票的时候,会用很多积极的词汇,让大众产生认可和喜好,比如:“这是一位有爱心的女士,她有决心、信心和勇气,支持环保事业,投她一票就是投环保一票。
遇到这种谬误时,我们可以直接指出:不要将观点和人进行混淆。就像我们说某个人是聪明的人,并不代表他的所有观点都是对的。还有,我们喜欢一个人,也不能代表对方的观点和行为就是对的。
所以同样的,无论是遇到人身攻击谬误,还是光环效应谬误,只要把注意力放在讨论的话题本身,以及这个话题结论的理由是否有力,就可以避免掉进这些谬误的圈套了。
好了,我们已经知道当讨论问题的时候,应该要关注问题本身,而不是提出观点的人。这样可以避免出现人身攻击谬误和光环效应谬误,避免注意力被刻意地转移到人身上去。
<<<圈外商科学习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