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明从小到大,最大的“敌人”,不是一个人,而是一群人。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别人家的孩子”。
这些别人家的孩子,是爸爸妈妈口中的高频词,更是小明头顶的乌云。
小时候他还在玩泥巴,隔壁的小葫芦都能背唐诗了,楼下的小海绵都知道1+1=2了。
别人家的孩子,TA怎么就那么能呢?!小明百思不得其解。
王大力每周末下午还跟我一起踢球呢,英语考试咋就没有不认识的单词呢?
周小花不是成天被她妈妈送去学钢琴吗,数学竞赛怎么还能得第一呢?
刘小朵期末考试前在医院住了两周,怎么就能考年级第三呢?
小明想了很久都没想通,他决定求助一下百度:“学霸是怎样练成的?”
前几条都是培训班的广告,没劲。他快速滑动鼠标,继续浏览网页。
终于,他发现了一条有意思的信息。
一个名叫斯科特·扬的传奇学霸,只用了一年时间就学会了西班牙语、葡萄牙语、中文和韩语四种外语。不仅如此,他还用一年时间完成了美国麻省理工大学四年教学计划的33门课程,成为该校历史上最快毕业的学生……
小明被斯科特的光辉事迹惊呆了,一百个王大力周小花刘小朵加起来都没法和他比啊!他到底是怎么做到的呢?小明继续看下去,发现斯科特还写了一本书,叫做《如何高效学习》。
有了这本书,我也可以当学霸了!小明毫不犹豫下单网购了这本书。
几年以后,小明作为本市的高考状元,为母校的学弟学妹们介绍经验。他讲述了自己从“学渣”逆袭变身学霸的故事,并且提到了这本改变他命运的书。为了让大家更快地领会这本书的内容,他将精华部分精简如下。
1.底层知识。
快速学习一门学科,就要先掌握底层知识。学习中可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但其实很多问题都是表象,从深层次上来说,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的原因。想要获取深层知识,就必须要请教专业人士,正所谓“术业有专攻”。这样才能帮助我们追根溯源,少走弯路。
当你觉得某一科是你的弱项时,你可以把自己在学习中遇到的困惑和难点罗列出来,再请老师帮你分析一下,这些问题之间有什么共同点,是什么导致你没有掌握好这些知识点。是学习方法不对?还是你之前的理解不透彻?还是有些基本概念你就没搞清楚?或者因为习题做的太少没有掌握题型的变化规律?
及时向老师求助,可以让你迅速发现自己的问题,避免自己像无头苍蝇一样乱撞,事倍功半。
2.整体理解。
学科之间其实并不是孤立的。它们就像是连绵不绝的山脉,而不是一座座孤岛。找到这些学科之间的联系,就能把这些看似相对独立的知识,紧密联系起来,形成自己的知识体系。而这些知识间的联系越紧密,就越能帮助我们融会贯通。
①罗列归纳法
比如说在学历史时,写出一个时间段,然后再对比同时期,欧洲大陆、美洲大陆和中国都发生了哪些影响人类发展进程的大事件。
把这些关键词罗列出来,去思考它们之间的联系,再去对比它们的异同。这样一来,每一个历史事件都不是孤立的,不同地方的历史事件也不是孤立的,头脑中就会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
②结构归纳法
画思维导图是一个非常好的理清思路、归纳整理的方法。在归纳的过程中,可以更清晰明确地发现自己还有哪些知识点被遗漏了。
3.巧妙自学。
除了在校园,在课堂上的学习,我们还需要有一定的自学能力。在课余时间,巧妙自学可以让我们快速提升自己。尤其是在攻克难题的时候,能让我们绕过许多障碍。
①类比
比如说我们在学地理的时候,老师经常会用自己的拳头比做地球和太阳,来演示地球的公转和自传。这些我们无法亲身体验和经历的知识,选择用我们熟悉的事物来类比,可以帮助我们迅速掌握原理。
②想象
当我们读《滕王阁序》时,可以跟随作者的文字,来想象一下古时的美景与盛况。“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这样的描述,如果单凭现代汉语的翻译而不去想象,是无法感受王勃当时的心境、中华文字的博大精深和滕王阁的美轮美奂。
想象能让我们的大脑留下深刻的印象,许多人之所以很难将全文背诵下来,就是因为没有进行合理的想象,也无法加深理解。再加上文言文与现代汉语还是有所区别的,背诵就成了大家头疼的大难题。
③转述
当一个知识点,你能完整无误地向别人讲解,并且保证对方能够完全理解的情况下,就说明你已经完全掌握了。
在自学时,我们可以把自己同时想象成老师和学生。作为老师的你,是不是能让作为学生的你正确理解所有知识点呢?如果不能,那就再去排查自己的弱项,反复钻研,直到攻克。
小明的学习方法分享引发了大家对《如何高效学习》这本书的极大热情,这本书也被列为了当地诸多学校的必读书目。毕竟有了它,许多学生就有了变身学霸的可能,距离梦想也就更近了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