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以来,我都是一个没有理想的人,更准确地说,是没有坚定理想的人。以至我已过的人生旅途中,总是东一榔头,西一榔头,把大好的青春年华过得稀巴烂。
我想,理想的缺失是因为缺乏远见,少了长距离视角。因此,我的努力是碎片化的,常常在遇到问题后,会努力去解决一下,问题解决后,就再无动力去做后续的规划和努力了。
而缺失理想的原因,很可能与小时候受的教育有关,一个大山里出来的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与外人接触地机会都很少,更不用说能遇上有丰富人生阅历的人来指导了。
还记得,童年的世界里没有书,只有干不完的农活。于是,最长出息的想法就是跳出农门,不再走父辈们走过的老路。
至于跳出农门之后,再去干点什么,便没有任何规划,在普通的工作岗位中,只习得了自满和浅见。
于是,年轻的时候还能在困难或阻碍面前临时抱佛脚,年龄渐长,尤其是中年以后,就心有余而力不足了。很多心中不够清晰的理想或是向往便成了未实现的念想,时时困扰自己,折磨自己,化成了自作自受的心魔。
如今,天命之年将至,日常的焦虑和纠结是最富余的,真正的快乐和欢喜难寻来处。
不过,最近还是找到了消解的办法,真正去践行“只问耕耘,不问收获”。将健身、练琴、阅读、写作、行善,列为日常,时时检视、调整,以七年为周期,周期后见分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