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多人因为生活中的事情多、杂、难,会不自觉地焦虑。为了转移这种焦虑一般有两种表现:忙碌或回避。回避:将一些不重要的事物往后拖延,直至不能再拖时才去解决。
忙碌:无计划地将自己投入到忙碌的状态中,虽然效率低下,但可以给自己“我很忙,我一直在做事”的心理安慰。
1、认清抉择点
作者乔希.戴维斯提出了一个名词,叫做“抉择点”,即某项任务完成时,或者你的工作突然被打断时,不妨在这个时间点暂时停顿一下,选择接下来该做什么。
日常工作中,我们可以将每日的事项列出清单,按轻重缓急的程度去选择该处理的事情,不仅可以避免自己一头扎进盲目忙碌的怪圈里,还可以有效的避免拖延症的发生。
2、管理心理能量
一天当中,除了休息,在我们有限的工作时间里,每个时段的精力值都不一样。你会发现下午开会打磕磕睡的员工会比上午的要多几倍,那是因为大多数人早晨的精力比较旺盛,头脑也更加清醒。所以重要的事情安排在精力最充沛的时间段有助于你更好的发挥并完成任务。
3、用走神激发创造力
注意力,即在一定时间内集中地反映、关注某事物的心理活动的能力。有研究表明成人的注意力仅仅能高度集中20分钟左右,长时间的工作效率不会太高。所以,在工作一段时间后,有意识的做点其他事情,比如,听一首歌、远眺几分钟、喝杯咖啡等等,即主动走神起到减压、放松的作用。
另外,伟大的阿基米德在浴缸里洗澡时突然产生了灵感,从而发现了浮力定律。所以,当你的思绪飘远时不必过于自责,可以适当的享受一会儿,说不定你也会捕捉到解决难题的灵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