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晚我从景区志愿者回家有点累,下雨,儿子做了稀饭,不想再去炒菜和馏馒头,就跟儿子去街吃饭,闺女不想去,在家等,孩子爸爸自己出去玩。
我跟儿子到了一家餐馆,没有空桌,走了两桌老板忙了也顾不上收桌。
我们又来到熟人的刘记面条店。吃饭的人也挺多,下着小雨,也是有人在排队。我跟老板说,打包吧,还要排队等。老板说,正收桌了,马上好,我们点了羊肉串,老板让跟着他往里走。哦,明白了,是刚收好一桌,我插了队,也顺便报了面条,两碗面三碗盛,其中一碗带走。(老板交待过吧,上来的面几乎是满平一碗,又报了一个凉菜,还让我自己盛,还给旁边等吃饭的人说,我是他姐,随便盛,我也呵呵笑着)
看了,过节,吃个饭也要走个后门。
给闺女掂家的一碗面,闺女迅速的吃了,说是饿坏了,吃了又要去街转转,消消食。
庆幸咱每天坚持着一项运动,要不,这晚上再去街溜达一圈可是没有劲了。
在溜达的时候,跟闺女商量今天上盘。开始不同意,后来商量起的晚点,10点走,算是同意。提议让闺女跟姑姑联系一起去。结果姑姑已决定去其他地方。说了半天,今天上盘不能一起去。
我又给孩子奶奶打电话,说了上盘的事,也跟孩子奶奶说了,闺女给姑姑打电话,有其他约定,一起去不了。奶奶说,下午喝了凉饮料,有点肚子疼,明天如果不碍事了,就去。(结果,今天早上,奶奶打来电话,问能不能改日去,意思是等孩子姑姑有空一起去,明天或者其他时间。我不想让自己的计划打乱,我也实事求是的说了明天干啥事,4-6号干啥事,最后决定今天去)
挂了电话,闺女用缓冲性语言给我说,“妈妈,给你说一下”
我:嗯,说吧
闺女:其实刚才你没有必要给奶奶说,咱给姑姑打电话了,姑姑不去,奶奶心里该不好受了。
我:这有啥了,能去就是能去,不能去就是不能去,去不了也是正常事啊。(今天在我晨练的路上,想起这事,我才觉得自己做的不好,应该顺着闺女的话说,问她是怎么看待这个事,咋办更好,我是只顾讲自己的道理了)
闺女:……(没再说这个事)
应该让闺女说的更多一点,而不是让:“我认为”……(就到此结束了)接话技术还是运用不好。
今天上盘,本计划10点出门,叫了闺女,四五次,都没叫起来,最后11:30才出门。到了亲戚家,都快12:30了,吃了午饭,2点多又回来了,也算是走了亲戚,上了盘。
晚上,看了电影频道的《中国乒乓之绝地反击》,看到了中国精神,也被剧中的歌曲感动者。看到剧中戴指导在赛场上,很多人关注的是输赢,唯独他妻子关注的是他这个人,看到他表情微妙的变化。
对于家庭,对于孩子,我们也要关注到人,而非关注事,人才是最重要的。
感恩日记:
1.感恩今天晨起路上,闻到的一阵阵的桂花香,沁人心脾。
2.感恩楼下开的超市开业,晨起回来,去超市转了一圈,买了热油条,回去吃了早饭,真方便呢。
3.感恩上盘回来,带回来的生花生。
4.感恩计划好了明天的事,也算假期出去玩了。
感恩一切的遇见,感恩遇见的一切。
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
晚安,家人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