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CF先森
你我的身旁里大抵都有这类人 ,时时事事需要他人的评价,并且以他人评价为主来驱动自己的生活,他们常常因为别人的随便的一句话而莫名其妙开心半天,也为他人一句不好的话情绪低落到无法控制。
在《成功:我们如何达成目标》中,作者将人分为表现型人格和进取型人格,所谓表现型人格,是当事人更加关注当前的表现,常常因为害怕表现不好而直接放弃。
而进取型人格则说的是当事人更加关注将来的结果,所以当前的不佳并不影响他们继续努力。
德国哲学家叔本华在谈论人的本质时,将人划分为了三个层次,最外层的是:“我在他人那里是什么评价(What do I look like in other people’s eyes)”这一层最为普遍,也是绝大多数人最关心的问题,即“别人觉得我怎么样”“他们觉得我今天的仪容仪表还可以吗”“他们觉得我的表现是不是符合他们心中的期待”
位于中间层的是:“我拥有什么(What do I have)”在这一层次上,我们将自己的关注点放在了自己实际所拥有的,像车子,房子,珠宝等这些看得见摸得着的实物
最内层的是:“我是谁(Who am I )”有人说,很少能有人探入到这个层次,我却不敢苟同,在我看来,在每个人踏入思想的修炼路途上,都曾思考过我是谁,我活着的意义是什么此类的问题,只不过它的答案埋得太深,而每个人挖掘的程度不同,所领悟出来的自我的本质,那些似乎不清不楚却至关重要的东西也就不同。
如果依据叔本华的圈层来划分表现型和进取型人格,表现型的人格似乎位于第一层,也就是最外的层次,格外的看重别人的评价,甚至封堵了自我的成长空间。
而进取型的人格则不同,它位于最内的圈层,这更像是充分认识自己之后的结果,愿意面对真实的自己,忠于自己的内心,专注于成长和成长率的追求,不过分的在乎周围的评判和目光。
我想,人生的路途像是一盘迷宫,这盘迷宫是人生抛给每个人的难题,我们在途中所遭受的诱惑和欲望或者他人的评价只会越搅越乱,但其实不论怎么绕转,只有真正能了解自己内心的人,愿意直面真实的自己的才能活出自己,顺顺利利,毫发无损的走出迷宫。
对于表现型的人格来说,我们总是在听取别人的评论,当然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适当的听取可以帮助我们形成正确的自我认同感和价值观,可一味的任取别人的评价,就像穿上一件本不属于我们的衣服,难得摆摆造型尚可,可真正活动起来往往捉襟见肘,终究经不起仔细的推敲和深入的研究。
对于进取型人格来说,他们总是让我们如沐春风,或若有所悟,或感慨万千。
当然这并不能表明他们的判断总是无误的,他们和别人一样,也是凡人,凡人难念会犯错。
但是和其他的人不同,他们勇于承担自己的罪责和过错,,会发自内心的表达诚挚的歉意,更会在学到这个经验教训后竭尽全力,想方设法的补救。
表现型人格虽不是邪恶的化身,但是也要警惕他主宰我们的生活。
其实越是想无序错乱的表现也就越能彰显一个人竭力的掩饰他内心的空虚和缺乏,而真正以进取为目的,弥补自己的不足越是能自然而然的流露出精神世界的丰富和充实。
自我发现的旅程,总有一程要靠自己走的英雄之旅
此文完结
欢迎在下方留下您的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