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读完了作家豆豆的《遥远的救世主》,并写了一篇大言不惭的读后感。读完后,想着用三年的时间再去读蔡东潘的大部头历史演义书《中国历代通俗演义》,给自己的规定是每天至少读一章。可是到了实操环节,还是有点吃力。
一方面是我对中国历史有点大概的了解,除了中学阶段学校教的历史课,走上社会以后,像秦晖的《大秦帝国》、易中天的《中华史》,还有前几年走红的《明朝那些事儿》都拜读过。自我感觉对中国历史还有所了解。所以,要我“重走”中国历史路,会有些心不在焉。另一方面,还是在于心浮气躁的问题。因为,读史书,需要有很强的定力。稍有浮躁之心,没有屁股坐烂的决心,很难吭那些大部头的书。
于是,继续拿起作家豆豆的《天幕红尘》,毕竟小说可读性强。
当我翻开小说第一页的时候,就刹不住车了。故事以苏联解体、东欧剧变为历史背景。中国商人罗家明,后为美籍华人,去苏联,以官商结合的方式,集资做油田开采生意。但是,在历史车轮的碾压之下,一夜之间灰飞烟灭。最后,在莫斯科开枪自杀。人死了,一了百了;而活着的人在承受失去亲人的悲痛之外,还要承担起所有的债权债务。如果没有快速变现的方法,罗家将面临破产,在美国流浪街头的悲惨境遇。
由于罗家明在国内发迹的时候,遇到本书的主人公——叶子农。一位新中国将军的后裔,由于十年动乱期间,父母双亡,被下放到延安偏远山区。平反之后,把政府归还父母的资产全部以党费的形式上交给国家。自己毅然决然的去德国研究父母为之奋斗一生的信仰——马克思主义。由于给罗家明建议了四个字——见路不走。罗的妻子以此为救命稻草,去德国见叶子农。叶子农在没有任何义务和责任的前提下,没有任何推托之词,用中欧互勉协议的空档期,以劳务输出的形式,两个月不到给罗家解决了债务危机。
由此开始,叶子农的大隐隐于世的自由生活被打破。从而卷入了一场涉及到中美关系,非法偷渡的法律和国际政治关系错综复杂的旋涡。
故事的结局依然以主人公被国外极端组织枪杀,这样的悲剧收尾。
合上书,久久不能入睡。主人公对东西方文化的研究之透彻,和那些动不动用“民主”这剂自以为天下皆准的药方的所谓“有识之士”的辩论,确实精彩绝伦。西方惯用的普世价值,也许对西方是适用的;但是,未必对所有国家都是有用的。这就像一块只能种麦子的田地,非要去种水稻,结果自知。在自己父母被迫害致死,用了22年去研究我党追寻的信仰。得出的结论是:自鸦片战争以来,目前中国的发展,老百姓的生活条件是最好的时代。不管我党有过这样那样的错误;但是,都在随着社会和国际风云变幻的大背景下,不断的去纠错。这样的政党,不管是用西方的民主也好,还是用中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民主也罢,只要是符合人民利益的,国家是日益壮大的,就是一种好的制度,这就是实事求是,就是“见路不走”。
当然,主人公追求的个人自由,并不妨碍他在关键时候的爱国、守法和担当。而叶子农最快乐的事就是一个大瓷杯,泡上茉莉花碎片茶,去深入研究他的故纸堆。不给社会添乱,不怕生、不怕死,平常心活着。
叶子农,作为个体,作为男人,虽然有几分痞性;但是,他有两点优势:做事有底线;对女人包容。
读完《天幕红尘》,我特意去网上查了作家的背景。介绍很简单,豆豆,原名李雪,高中学历,17岁的时候,遇见了旅居欧洲的贵人李红英,给予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指导,并给她寄送欧洲思想方面的书籍,从不同视角去理解这个世界,以及中国社会。从而能够写出具有深度的三部小说《背叛》、《遥远的救世主》和《天幕红尘》。后两部我刚读完。作为一个女性作家,能够写出具有如此深度和思辨能能力的小说,确实难能可贵。这里到不是对女性有歧视;而是这样的小说男性都难以写出来。
本书没有《遥远的救世主》那么多精炼,一针见血的词句,多了细碎闲聊般的亲切口语,但也让读者更易领会那看似庞博艰深实则纯粹质朴的原始自然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