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乡的歌是一支清远的笛,总在有月亮的晚上响起。
故乡的面貌是一种模糊的怅惘,仿佛雾里的挥手别离。
离别后,故乡是一棵没有年轮的树,永不老去。
中学时,老师把席慕蓉的这篇《乡愁》和余光中先生的《乡愁》放在一起鉴赏。只是我个人更喜欢席慕蓉的这篇罢了。这其中的原因我自己也说不清楚。
与大多数人不同,我从小生活在这个的小城市里,从小学、中学再到大学。从一毛钱可以买一个冰棍或三个山楂丸到一毛钱扔地上没人捡;从爸爸一天工资15元到现在的100多;从妈妈买东西砍价几毛到几十块;从家里还没有第四口人到现在弟弟已上中学……这期间,我从未离开过!由于自己的路痴,导致了到现在市区的路我还认不全。但那又怎样?这二十多年的时间里,我自认过得很好。
高中时曾振振有词的规划自己未来的路,如大学四年出去上,实习去大城市实习,但实习过后马上回到家乡,并不是投身家乡农村建设,本人的修养和思想层次还达不到那么高,而是回来过安定平凡的生活。这生活里有父亲独有的烟草味、有母亲常做的各种汤面、有弟弟经常光顾的街头网吧,可能的话,还有我未来工作结婚生子的种种印记……但规划只是规划,高考报志愿我还是留在了家乡。在家门口上大学,这让无数人羡慕,也让无数人不解。而这唯一的解释便是上天的安排,命运的驱使,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
有人说,家乡就像是一个充满温情的安全屋,我们就像无数个寒冷的日子里默默前行的摆渡人,总是在经历了无数次魔鬼的挑战之后,在天黑前回到这里安抚自己恐惧的内心,待新的一天到来,太阳重新挂上枝头,我们便整理好着装再次出发。而我之所以不想离开有很多原因,比如:这里有我心情不好常去的仲景大桥;有我心情愉悦时常吃的襄阳热干面——虽然味道不正宗,虽然它只是在一个小巷中孤零零的存在着;有我常常光顾的电影院;有我独特喜爱的小书店;有我无数次规划却只去过两次的郊区小山……这里一切的一切都在我的心底里安静且有温度的存在着!使我不能狠心舍弃!
这里的变化日新月异,加宽的道路,拔地的高楼,灯光闪闪的白河岸等都在悄悄地改变,而我很高兴自己没有错过这些美好!现在如果有人问我你愿意在二十几岁的年纪里放弃大城市的灯红酒绿留在这里直至走完这一生吗?我想我会肯定的回答:“Yes.I do.”因为我受不了“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的无奈,也忍不了“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的心酸。
对于有些人来说,可能大学走出去,工作走出去,户口走出去,然后找一个合适的另一半定居在大城市里是他们穷其一生的抱负。但即便如此,那所有的荣华富贵、鲜花掌声也都填补不了他们内心深处关于故乡的空缺。
所有的乡愁不过是思念引起的,思念村口那个曾无数次乘凉的大树,思念儿时家门口母亲的一声:“XX,回来吃饭了!”, 思念你曾打过架转眼又和好的小伙伴,思念你曾睡过觉的教室和课堂……很庆幸,我一直都在这里! 不曾离开!
故乡是一棵没有年轮的树,你回或不回,它都在那里,安静的等待着一批又一批在外的游子。